辽宁省五校(大连二十四中、东北育才等)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五校(大连二十四中、东北育才等)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21页/共NUMPAGES21页 辽宁省五校(大连二十四中、东北育才等)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点是去西方化的,其实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我国的大城市,即使按西方标准现代化程度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这是世界公认的。东南沿海许多县一级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也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程度。所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工作就是在农村。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和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压舱石,做好三农工作是化危为机的重要基础,既能够让乡村继续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又能练好国内大循环的内功、夯实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下一个百年目标。其中,重中之重是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带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大战略全面落实。生态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很难在城市体现。恰是靠乡村振兴才能支撑“和平发展”的大国优势;尤其是在中国“底线”不断被恶意突破,外部风险急剧增加,过去约定俗成被接受为现代化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历史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有鉴于此,中央以乡村振兴配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决策,需要在加强乡村建设和生态化转型上做好功课。这些都需要把此前几十年的“产业为本”改为“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在村农民和返乡、下乡人群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深改内容;近期尤其需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的政策优惠,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世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不能罔顾国情去照搬西方在殖民化条件下做出的农业模式。要实现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只能走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道路,那就要进行更多的理念调整和认识重构。过去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新中国之初主要借鉴前苏联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借鉴美国经验,这两种都是西方殖民化国家经验,都是大农场为经营主体的“一产化农业”。但这与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差别很大,那就要求我们进行理念和认识上的调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是构建生态化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思想,生态化发展本来就是时空各异的多样性发展,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极为复杂和多样,乡土文化更是“十里不同风”。因此,既然承认多样化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那么我们这个广土巨族的多样化的三农发展,并无“定于一尊”的一定之规,而是要立足于国情农情,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投入,同时辅之以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发动不同地方植根脚下热土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把怎样形成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变成一个可以清晰认识的知识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如间作套种、种养结合,村社多元、农户兼业等老百姓创造的本土化的农村经济模式,既可以有效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维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低成本地平衡种养两业的风险。这种模式现在仍然能够发挥综合效益,在产业兴旺的同时形成显著的“正外部性”。在今天强调乡村“五大振兴”,就应该更加重视传统农耕社会留给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制度内涵,一方面清理过去的西方模式,对大规模养殖业、大范围单一品种种植业等重资产生产方式等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则需立足自身特点求真务实地从数量型粗放增长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在实现三农现代化进程中,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落到实处。 (摘编自《温铁军解读乡村振兴》) 材料二 乡村建设由来已久,张寒的“村落主义”在清末民初产生了巨大影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也曾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运动。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他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曾对晏阳初的试验作了深入了解。那么,当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对乡村振兴有何意义? 张寒的“村落主义”是与当时救亡图存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以“村落主义”带动公司加农户,形成在地的综合发展,是当时中国探索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实践。 价值观是内生的,其实农业就是文化,因此我们在农业社会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乡土文化表达,无论是手工艺品的,还是生活用品的,比如竹艺、藤艺等,这些你只是靠着商业文化去判断内生价值,去判断那些能卖得动的就是好的,等于文化自戕,然后大家都以为用电商手段能使得烂俗的东西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这恰恰是我们没有文化或者我们自毁文化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梁漱溟先生提出的“自毁甚于他毁,是我们的一种悲剧”,在今天看来仍值得我们警惕。 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收效最高。我们当年的文化建设是把我们历史上乡土社会“守望相助、和谐共生”作为内涵的文化传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