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仰与生态俄罗斯文学中的西伯利亚形象.docxVIP

文化、信仰与生态俄罗斯文学中的西伯利亚形象.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化、信仰与生态俄罗斯文学中的西伯利亚形象 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山,东与太平洋相连,北与北冰洋相连,南与哈萨克斯坦中部山、蒙古和外兴安岭相连。位于世界东部的亚洲,构成俄罗斯东部的视野。但并不是所有地理空间都能够成为文学巨擘青眼有加的对象,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西伯利亚已经超出了上述地理学范畴的描述。古代俄罗斯文学 (十八世纪之前) 中的《阿瓦库姆行传》, 黄金时代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列夫·托尔斯泰的《叶尔马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死屋手记》, 二十世纪文学经典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 以及当代文学中索罗金的《蓝油脂》、《特辖军的一天》、雅辛娜的《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先钦的《淹没地带》等, 使得西伯利亚不仅作为文学作品的叙事场进入读者的视域, 甚至作为艺术主题、社会问题的载体、国家形象的名片, 吸引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它是沙俄帝国意志在东方的驰骋之地, 是考验人性、激发革命思想的苦役之地, 是信仰旧礼仪、期待基督降临的应许之地, 是寄托俄罗斯未来的希望之地……文本的反复书写在西伯利亚大地上加盖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穹窿, 诗意的想象使西伯利亚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一、 由“生存”到“生存” 地理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其维度是由经纬、昼夜、山、川、湖、海等诸多自然因素决定的。在世界地图上, 乌拉尔山在欧亚板块上的纵向一笔, 划就了西伯利亚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 生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风貌, 面积超过中国、美国、巴西等地大物博的国家, 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居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重要地位。然而, 并非一切地理空间都能够成为散发独特韵味的空间文本。站在俄罗斯的民族立场上来看, 西伯利亚是顿河哥萨克部族和沙皇军队东部土地开发的光辉战果, 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远播、“第三罗马”的布道, 是历经现世苦难后可以被期许的复活之地, 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文学是审美的活动, 美使现实的存在获得了无限的诗意的外延, 这样, 地理空间得以与“诗意栖居”产生关联。这也是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布朗肖 (Maurice Blanchot) 所认为的作家的天命所在:“体验深度的生存空间, 在文学空间的体验中沉入生存的渊薮之中, 展示生存空间的幽深境界。” 综合上述要素, 西伯利亚形象已经不仅是对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审美的再现, 更是将特定人群的普遍生存体验——民族存在——模态化的想象空间, “形象是存在的给予者。形象作为绝对想象力的纯粹创造, 是一个存在现象, 是言说的存在所特有的现象之一” 根据西伯利亚形象建构方式的特征, 西伯利亚文本有三个重要维度:首先是历史文化维度, 十八世纪以来的东征文本, 分为沙皇的帝国东征和思想的帝国东征两个方面, 这是西伯利亚身份逐渐合法化的过程。历史事实经过神话化的书写, 文化共生理念反观了帝国思想的扩张性, 从中我们得以透视出俄罗斯不囿于历史范畴的帝国想象, 这是在建构具有殖民性质的理想文化形象。第二个维度是信仰维度, 苦役文本贯穿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历史阶段始终, 它见证了革命接连爆发的二百年, 是历史上国家意志的直接结果, 与俄罗斯的民族觉醒、思想启蒙相关。作家们着眼于人民在流放、苦役中经历的苦难, 将其诗意化为升入天国的宗教体验和获得新生的信仰重塑, 织构了苦役-复活的逻辑。第三个维度是生态伦理维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态文本反映了东部土地开发引发的生态问题, 随着乡村废墟、工业废墟的不断出现, 俄罗斯民族将以何种生存状态在西伯利亚延续下去, 成为这类文本的主要论题。自然与道德生态和谐的家园想象, 是生态文本书写的伦理追求。 基于这三个维度, 我们尝试探索西伯利亚文本符号下掩藏的俄罗斯关于这一区域的思想动态。首先, 丰富资源的客观吸引力与沙皇攫取资源的主观帝国意识, 使得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 成为俄罗斯志在必得的目标粮仓和宝库。攻克西伯利亚汗国后, 进入东北亚的门户被打开, 西伯利亚地区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 逐渐在俄罗斯民族的意识中明晰起来。土地开发和思想统治成为沙皇时期、苏联时期以及当代俄罗斯政权的重要内容。但是, 苏联时期,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生态问题的凸显与日益严峻, 使得俄罗斯人民反对罔顾生态伦理的经济建设和极权政治的呼声更加激烈。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型, 成为当代俄罗斯面临的艰巨课题。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的经济“征服”, 以及由该基础决定的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征服”, 要比武力征服迟到得多, 也复杂得多。俄罗斯文学中的西伯利亚文本, 实际上是作家们根据自身经历想象的、力求达到上述“征服”的理想方案, 其思维模式与俄罗斯政权对待区域问题采取的国家行动效果存在一定距离。 想象生产了列斐伏尔 (Henri Le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