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神经电生理学基础;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容积传导;运动通路;中央后回;视觉中枢;听辐射;中央后回;脊神经;记录仪器与设备;提纲;临床肌电图;临床肌电图;临床肌电图;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常用肌肉解剖定位2;常用肌肉解剖定位3;常用肌肉解剖定位4;常用肌肉解剖定位5;常用肌肉解剖定位6;常用肌肉解剖定位7;常用肌肉解剖定位8;常用肌肉解剖定位9;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0;常用肌肉解剖定位11;正常肌电图;正常肌电图;正常肌电图;正常肌电图;异常肌电图;2020/11/3;(2)异常自发电位: ①纤颤电位:是由于失神经支配肌纤维运动终板对血中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升高引起的去极化,或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静息电位降低所致的自动去极化产生的动作电位;其波形多为双相,起始为正相,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肌炎)。 ;②正锐波:其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波形特点为双相,起始为一正相,之后为一时限较宽、波幅较低的负向波,形状似“V”字形 ③束颤电位:指一个或部分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自发放电,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3)肌强直放电: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出现的节律性放电。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衰减,扩音器可传出类似“飞机俯冲或摩托车减速”的声音。见于萎缩性肌强直、先天性肌强直、副肌强直及高钾型周期性瘫痪等。;(4)异常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①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和周围神经病等; ②肌源性损害:表现为MU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和其它原因所致肌病。;(5)大力收缩募集电位的异常改变: ①单纯相和混合相:前者指肌肉大力收缩时,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肌电图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后者是运动单位数量部分减少,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和部分难以分辨的电位同时存在,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②病理干扰相: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单位变小,在大力收缩时参与的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低波幅干扰相,又被称为病理干扰相;2020/11/3;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三、EMG测定的临床意义 主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发现临床下病灶或容易被忽略的病灶,如早期运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肉萎缩、肥胖儿童的肌肉萎缩,以及对病变节段进行定位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宽大电位及单纯相 肌源性损害:矮小电位及早期募集现象。 ;神经传导速度; 1.方法 (1)M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阴极置于神经远端,阳极置于 神经的近端,两者相隔2~3厘米;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两个刺激点的距离/两个刺激点潜伏期之差。;(2)S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或套在手指或 脚趾末端,阴极在阳极的近端;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远端(靠近刺激端),参考电 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远离刺激部位);地 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测定方法及计算:顺行测定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感觉神经远端,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然后测定其潜伏期和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常见神经传导检查: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腓总神经 胫神经 腓肠神经;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的主要异常所见是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轴索损害,严重的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NCV的测定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结合EMG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疾病等。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通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足。;特殊检查-F波;2020/11/3;特殊检查-H反射;2020/11/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分类: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二、视觉诱发电位(VEP)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2)波形的命名:(极性+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正中神经刺激对侧顶点记录(头参考)的主要电位是N20,周围电位是Erb点(N9)和C7(N13)。胫后神经刺激顶点(Cz’)记录的主要电位是P40、N50和P60。异常的判断标准是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或消失等。;(3)SEP各波的起源:N9臂丛电位,N13可能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N20来自顶叶后中央回(S)等,P40可能来自同侧头皮中央后回。 (4)SEP的临床应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