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津:回归“本真”.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津:回归“本真”.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津:回归“本真” 01 回归基础 在新高考中,语文试卷不再对单个孤立的必备知识进行直接考查,而是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融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以前常见的字音、字形、字义、标点、语序等知识点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将其融入特定的语境(多是语段),进行综合考查。然而,这一变化常常被误解为这些知识点不考了,所以,在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中,这部分知识常常被淡化了。 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识字、写字、规范用“点”等的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也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20题是修改不符合书面语体的地方,很多学生在写“堵塞”的“塞”时,写成“赛”;写“值”的时候,将“直”里面的三横写成了两横。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无不让我们反思,为何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最后连一些基本的汉字都要写错。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进行高考复习时,有必要回归基础,督促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字、词、句、标点等。这些基础知识虽然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教材注释中出现过的字词或者《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最新标点符号使用说明》等资料整理出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然后在早自习时诵读。 02 回归教材 高考的题目年年出新,但是这些新的题目都是想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与能力,往往可以在教材中寻找到踪迹。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该题的考点(历史与现实穿插叙述的好处)在必修一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就有所体现,且这个考点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又如,文言文的文化常识题曾出现过“豪右”“京师”,而这两个常识的释义也在必修四的《张衡传》中以注释的形式出现过。再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1题B选项,“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中的“刁斗”在选择性必修(中册)中《燕歌行》的注释中有明确的解释(刁斗: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 可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教师或学生在语文学习和高考复习中往往没有把教材当作重要资源,而我们认为,无论用什么资料,都不应该忽视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不能是囫囵吞枣地掠过,也不能仅把它抽象为一篇篇独立的阅读材料,而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入手。就宏观而言,可以从文体的角度进行分类,先归纳每一类文体的共性,寻找理解这种文体的基本思路;然后,着力挖掘这种文体中每一篇文章的特点,以此探索读透此类文章的多种角度。就微观而言,可以从文章的注释出发,熟悉教材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掌握文言文的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翻译方式等。 03 回归文本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阅读题的设题与文本贴合紧密,一般是从一个小点切入,要求学生将文本材料和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作答。如2017年全国Ⅲ卷第6题,“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该题将文本的语言特点告诉了考生,也是需要考生结合文本材料分析“生活气息”体现在什么地方;2018年全国Ⅰ卷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该题在设题时就已经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告诉了考生,需要考生结合文本分析该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再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9题“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等等。从中可见,现在的考题,较少让学生从一个大的方面去泛泛而谈,而是倾向于让学生从文本中的一个点切入,深入挖掘,探索文本内涵并将自己的理解与题目的要求结合起来作答。 可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考试中仍然喜欢撇开文本,直接用套路去答题。比如,一问到小说中的某物有什么作用时,有些学生常常不管对不对,文本有没有,直接把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全部答上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阅读,真的是阅读吗?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吗? 我们认为,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文本意识,然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每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不同的文本该怎么读,阅读不同的文本时该注意些什么;其次,我们需要带着学生从文本出发,一起去探讨,本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将问题与文本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理解与文本的内容对照起来,将自己的答案与题目的要求融合起来。 04 回归生活 从这几年高考试题的选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