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家世传奇 杨尚昆-一家兄弟十几口,满门英烈著春秋.docxVIP

“杨家将”家世传奇 杨尚昆-一家兄弟十几口,满门英烈著春秋.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杨家将”家世传奇 杨尚昆:一家兄弟十几口,满门英烈著春秋 古有塞北雁门杨家将,抗辽卫宋,精忠报国,驰骋疆场,九死一生,捷报频传,可歌可泣,合家忠良,流芳百世;今有重庆潼南杨氏一家,父子兄弟姐妹全家十几口均参加革命,共和国赫赫将军元勋,满门英烈,有口皆碑,被称为“当代杨家将”。 曾祖父杨世绥: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杨世绥(? -1868),杨尚昆的曾祖父。出生于四川蓬溪县姬家坝(今潼南县新林乡)。开明地主,商人。 在杨尚昆的出生地双江镇,杨家是来自外省的移民。杨家远祖杨文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相传是东汉太尉杨震的二十六世孙,南宋末年以进士授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县令。宋亡后因不能归籍,他就在湖南辰溪县定居下来。 1696年,杨文秀的后裔,光字辈的堂兄弟三人,沿涪江北上,先后来到四川落户。其中,杨光基定居在蓬溪县涪江左岸的姬家坝,他的第四世孙杨世绥就是杨尚昆的曾祖父。 杨世绥为人精明,别人抢种熟地,他却雇人大量开垦荒地,凭借涪江水利和两岸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变硗瘠为沃壤,若干年后,居然拥有土地五千多亩。他又结交官府,包揽了远销官盐的专利权,成了远近闻名的“杨三泰”大盐号的主人,从此显赫起来。 不久,杨世绥举家迁出姬家坝,在沿江右岸的双江镇大兴土木,营造宅第。 杨世绥一方面大量购买田地,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智力投资”,不惜重金送子女读书,七个儿子几乎都聘有家塾教师。 同时,他又与文入学士、达官显贵联姻。 这些做法,不仅对杨氏家族进一步致富发迹和提高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把外界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引进了当时较闭塞的双江镇。 父亲杨淮清:深明大义支持孩子献身革命 杨宣永(1868 -1948),杨尚昆的父亲,号淮清,清同治七年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曾捐了个“蓝翎候选巡检”的官衔。精通医术。 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杨氏家族逐渐分化出两派:一种继承了旧式家庭的衣钵,死守『日传统道德,在内部互相倾轧,争财夺利,沉醉于腐朽糜烂的寄生生活;另一种则受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认清了旧社会的没落本质,要求“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强烈追求光明的新生活。 杨尚昆的父亲杨宣永,便是后者的代表。杨宣永开明进步,子女几乎全部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曾积极组织双江各界人士捐资抗战,为民族事业而奔波。 在双江镇的一次庙会上,杨宣永高呼“民族危亡,菩萨不能救国”,带头将关帝庙改为“抗日救国将士阵亡祠”,并亲手书写对联:“敌忾同仇集众思广忠义大中华不畏强暴,国家多故舍生命捣黄龙小日本何难征服。” 杨宣永精通中医,曾为、吴玉章等革命人士免费诊病煎药。他还在双江老药房门前手书楹联一副:“两盏三杯酒幸助英雄抖擞精神殄倭寇,千方百病医学造名士洋洋奇术活人群。” 杨宣永深明大义。1927年,他的四子杨公壮烈牺牲,他在悲痛中写下祭文,其中的一句“睹尔之最后光荣样,知尔为国捐躯”,流露出他对儿子革命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他在双江的老家以及在成都、重庆租住的寓所,都曾作过地下党组织的工作联络站。 1948年,杨宣永在双江去世,享年80岁。由于生前深受乡亲们的爱戴,拥有很高的威望,他去世后,由32个老乡抬上山坡安葬。 长子杨尚荃:谋求“工业救国” 长子杨尚荃(1888-1937),号剑秋,1904年东渡日本求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1905年经、吴玉章介绍加入组建的中国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1913年回国后,受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译。1916年护国运动兴起,他加入护国军,任护国军团长。1917年全国护法运动兴起,他又任四川靖国军川北总司令部游击司令,为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而斗争。1924年后,杨尚荃谋求“工业救国”之道,创建“利江轮船公司”。1927年,他返回故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即赴上海,一面治病,一面参加抗日活动,不久因舌癌病逝于上海。 二子杨尚麟:为党的秘密活动做贡献 二子杨尚麟(1892-1969),号衡石,1906年考入四川铁道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天津参加京津同盟会。1917年,他东渡日本,考入明治大学,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参加马克思研究会。1919年回国,在沪参加留学生归国救亡运动,组织编写《救国日报》,反对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的卖国条约。1924年,经童庸生介绍,杨尚麟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党代表。1925年,他以共产党驻武汉特派员的身份去了武汉,任国民党(

文档评论(0)

dreams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