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敬的名人鲁迅作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最崇敬的名人鲁迅作文 我最崇敬的名人鲁迅作文「篇一」 书店的清冷处放了几个书架,都是些名人名著,其中一格贴着“鲁迅”的标签。 但署名鲁迅的书不多,反倒是研究鲁迅、怀念鲁迅的书不少。其中一本书的装帧很考究,咖啡色的厚皮封面上还镶嵌着鲁迅的头像,立体浮雕,凹凸有致,黄铜制成。如此考究的包装,价格当然不菲,实际上,它足以买下两本鲁迅著作的平装本了。 近些日子又去逛时,发现鲁迅这一格腾出了一半位置,放上了周作人的书,还加了一个“周作人”的标签,这让人想起了法国先贤祠中的伏尔泰与卢梭,将鲁迅与周作人摆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不知是否有意为之。 对于鲁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再熟悉不过了,一瞧见“鲁迅”二字便会肃然起敬。看他的脸,短发竖立,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庞消瘦,或沉思或眺望,没有笑容,神情凝重而严峻,我总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只恨生得晚,未瞧见他老人家的真容。至于这份敬畏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他的“三家五最”无人可比,又觉得他临死前对怨敌一个都不原谅的姿态让人敬畏。我觉得他堪比马克思:生前有很多敌人,但没有一个公敌。当然,这些内容都是从老师那儿得知的,细想起来,方发觉奇怪,我为何敬仰鲁迅? 记得最早接触鲁迅,是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老师在讲台上撇开了课文,单讲起了鲁迅。他将鲁迅一生的作品按时间列了出来,让我们记住并强调这是重要考点,后来还专门考过一张鲁迅专辑的试卷,到现在还记得内容。如果在我熟睡的时候有人大喊一声“鲁迅”,我在梦中都能发出呓语:“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关于鲁迅,这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鲁迅包含了太多的考点。在一群学生中报出鲁迅名号后,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喊:“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种情形与背“床前明月光”极相似,不同“嘴脸”顷刻统一了“口径”。 后来鲁迅就像月经一样,几乎每一学期都会定时出现,且随着学期数增多,愈发有了规律性,每次都会流出新血来。“鲁迅”所包含的考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18年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至1926年1927年至1935年” 似乎我们不只要记住鲁迅写的文章,还得记住文章的出版顺序及鲁迅的生活轨迹。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唐玄宗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的爱一样了,不过他是爱屋及乌,甚至捧出了炙手可热的杨国忠。而我则是恨乌及屋了,正是对鲁迅先生事无巨细人生经历背诵的厌恶,也波及到了鲁迅本人的文章。 实话讲,鲁迅的文字颇有趣味,尤其是《朝花夕拾》中捕鸟一类的童年小事,真叫人觉得亲切,令人艳羡,但这只限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鲁迅的文章便不是用来读的,只是用来分析的。时常一节课的时间只分析几句话。一字一句地解剖,挖出作者的.潜台词,剖出每一个副词的意味,甚至连标点也不放过。 凡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优良产物大多应记得鲁四老爷在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陆续说出的三个“可恶,然而——”,据专家言,三个“可恶,然而——”各自都有确定的深刻含义。记得当时讲解时,头顶上电风扇吱嘎吱嘎地响,老师则用嘶哑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引导我们往标准答案靠近。最后,由于我们“朽木不可雕”,老师公布了答案,我们埋头记下一些标准权威的文字分析。若借用迅哥儿的话说,他不想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我们也不想知道“可恶,然而——”有三种“深刻含义”。 若说新文化运动推倒了一座孔子像,那鲁迅便是被新立起来的。所有人到他面前都莫名敬畏。至于为何敬畏,我们会背诵:他的文字像匕首,寸铁杀人,一针见血。但我不明白为何无人说鲁迅的文章似大鹏呢?你看那色彩瑰丽奇特的《故事新编》!我想大致是我们这些青年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别人的权威的缘故吧。 悲哉!鲁迅一生呐喊,不就是叫青年觉醒、相信自己吗?他彷徨,不就是因为国人过强的他信力吗?鲁迅叫我们“疑”,用他的文字叫我们“疑”,而我们正是捧着这样的文字,却只是“信”,信权威,信专家,信老师唯独不信自己!《圣经》人人尚可读出不同,独这鲁迅的文章只由一小撮人把持话语权。 真可以说是越学习鲁迅,越没有鲁迅了。 我们晓得鲁迅一生的经历,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林林总总,都一清二楚。鲁迅的文章有权威的注释,甚至不用读他的文章,背熟注释、写作背景便可得高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鲁迅与孔子一样沦为一件外衣,在各式各样的试卷中被分析得支离破碎。 鲁迅在《死》中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这是诚恳的苦求,苦求世人忘记他,管自己的生活。作为我们的“民族魂”的鲁迅有着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文字,只是,在面对鲁迅的文字时,我们常常被“时代背景”“深刻含义”格式化,或许,这才是阅读鲁迅的最大悲哀。希冀所有人与我一样,面对鲁迅,只沉醉于文字本身,感受它的深沉、幽默,它的犀利、智慧,向对待一切作家的文字一样,发出我们自己内心的感触便好。

文档评论(0)

183****85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