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对《三国志》研究具有创新价值的力作-评方北辰教授新作《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docx

一部对《三国志》研究具有创新价值的力作-评方北辰教授新作《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一部对《三国志》研究具有创新价值的力作 评方北辰教授新作《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 ? ? ? 一部对《三国志》研究具有创新价值的力作 ——评方北辰教授新作《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 余鹏飞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Key:《三国志》;方北辰;《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 方北辰先生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当年在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缪钺先生门下攻读研究生,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他是国内第一位以个人之力,两次对陈寿《三国志》全书进行校勘、注释和翻译的著名学者。他也发表过多篇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的学术文章,获得国内外学界的好评并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今他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重新进行精选和整理,形成一部集成性的个人文集,取名为《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2015年6月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文章48篇,分为“蜀汉篇”、“曹魏篇”、“孙吴篇”、“通论篇”四部分,总计62万字。笔者有幸获此大作并先睹其风貌,深感此书与一般学者的作品有所不同,它不仅是目前史学界研究《三国志》的权威之作,而且是一部探析《三国志》具有创新价值的力作。笔者认为该书具有三个特色: 一、遵循习凿齿以蜀汉为正统的写法,突出研究三国的时代特色,注重对三国历史文化的诠释和解读 以往研究三国的学者,大都以陈寿的《三国志》为依据,突出以曹魏为主体。但自东晋习凿齿撰写《汉晋春秋》以来,史学界便出现正统之争,刘知几在《史通·探赜》一文中曰:“习凿齿之撰《汉晋春秋》,以魏为伪国者,此盖定邪正之途,明顺逆之理耳。”[1]也正如清人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其书(指陈寿《三国志》—引者注)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2]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史学史上之正统论》中说:“自习凿齿改撰《三国志》为《汉春秋》,对后代影响至大。”[3]此后张栻《经世纪年》、朱熹《通鉴纲目》、郝经《续后汉书》、赵居正《蜀汉本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正统辨》等史评、史论、史纂等书,无不以帝蜀伪魏呈一边倒之势。 解放以后至今的通史著作,以及专题叙述三囯这一段历史的专著中,大都按陈寿的书法来撰写,如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马植杰的《三国史》、何兹全的《三国史》等等。而方先生的这部书却另辟蹊径,从“目录”四个部分来看,注意突出“蜀汉”内容,采用以蜀汉为先导的书法。虽然作者在“前言”中说:“由于成都是给予我三国历史文化丰富滋养的家乡,也是我最早接受这方面专业训练时所在的城市,所以就把以曾经在成都建国的蜀汉为主要内容的篇目安排在本书最前面。至于书中涉及蜀汉部分的论述,依然会坚持理性判断的原则,不会受情感的左右。”[4]7笔者认为,作者的这段话,不仅表明他对自己家乡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是一种为家乡悠久历史而自豪感的表现,而且在实质上,也应该是遵循以往史学家以蜀汉为正统的书法,是作者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践。 二、入选该集的论文,注重创新和求真的两个基本原则,使其所选论文具有存在的学术价值 笔者认为,方先生在该书四个部分中所入选的题目,都是三国研究史学界长期尚未彻底解决或分歧意见很大的一些问题,如刘备遗嘱中提出“君可自取”的“取”字如何理解?不少人有各自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方先生从“与陈寿的相关评语”、“东晋的相关史事”、“当时的语词资料”,以及“当时的政治因素”等四个方面来考察,通过丰富的史料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刘备下达这道遗嘱的根本用意,是要在近期安定国家、远期完成大业的全局考虑之下,妥善解决诸葛亮具备治国之才而不具备治国之位,刘禅具备治国之位却又不具备治国之才,这一道两难的现实问题。解决的特殊办法,是君位与君权的暂时分离,君位归刘禅继承,君权归诸葛亮暂时代为执掌,从而发挥诸葛亮才能上的优势,而与君位与君权均由自己占有的曹丕相抗衡。这是面对生死存亡考验的严峻形势之下,必须采用的明智选择。”[4]50这样的考辨和论述,说理透彻,分析中肯,所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而使人信服。 又如刘备在永安行宫逝世后,其遗体是安葬在当地还是将其遗体运回成都进行安葬,自从郭老提出此问题后,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方先生分为“刘备遗体确实被运回成都安葬”、“刘备遗体必须运回成都安葬”、“刘备遗体能够运回成都安葬”三个方面,列举十五条非常确凿的证据,说明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遗体,不仅确实运回了成都,而且也必须运回成都,更是完全能够运回到成都。“因此,那种以气候炎热和交通不便为由,诸葛亮将刘备遗体擅自安葬在奉节的主观猜想性的说法,根本推翻不了历史典籍文献上明确而可靠的客观记载。”[4]63 三、详细地占有资料是该书的另一特色 材料丰富是“研究求真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