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应用.pdf

盈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盈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应用 张国云;郭晋;孙江静;周新惟;康云昌 【摘要】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样测试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 对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江县耕地养分总体为有机质、全 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丰富,速效钾不足.变化趋势呈现出土壤有机质和全 氮向中等水平变化,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出增加,速效钾下降.土壤总体偏酸,有酸化趋 势.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盈江县耕地分为四类:高有机质,高氮,钾中等,缺磷区, 占 全县耕地的 3.87%;高有机质,高氮,磷中等,缺钾区, 占全县耕地的 13.39%;有机质丰 富,氮磷中等,缺钾区, 占全县耕地的 20.32%,是粮经作物的次产区;有机质、氮中等, 磷丰富,缺钾区, 占全县耕地的 62.42%,是粮经作物的主产区.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4 【总页数】7 页(P686-692) 【关键词】土壤;养分;特征;聚类分析 【作者】张国云;郭晋;孙江静;周新惟;康云昌 【作者单位】德宏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芒市 678400;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 工作站,云南昆明 650034;盈江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盈江 678403;德宏州土壤肥 料工作站,云南芒市 678400;德宏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芒市 6784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15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植物生产的基地,人类耕作的对象,一切科学栽培技术措 施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土壤基础上 [1]。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指导施 肥决策具有实际意义。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肥力水平是诸多肥力因素的综 合反映[2] ,许多学者对区域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采用BP 神经网络法[3]、指数和 法[4]、模糊评价法[5]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 用简单的数量指标来分析复杂的土壤肥力亦值得探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清 了土壤类型、分布及养分状况。多年来,土壤养分因种植制度、施肥水平、利用方 式、土壤改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6] ,不同区域土壤肥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非 均衡性富集和耗减 ,土壤养分供给失衡[7] ,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效益降低 , 严重影响施肥的有效性[8]。本文利用盈江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耕地地力调查数 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德宏州土壤普查办 ,德宏土壤,1986 )进行分析, 旨 在探明盈江县区域土壤肥力状况,分析存在问题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制定耕地质量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盈江县位于滇西边陲 ,与缅甸毗邻 ,有耕地面积 347.11 km2 ,位于东经 97°31′40" ~98°15′0", 北纬 24°24′1" ~24°20′10"。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 均气温 19.3℃ ,降雨量 1 464 mm ,坝区无霜期 324.4 d ,年均日照 2 356.3 h。 坝区炎热 ,山区冷凉 ,海拔高差大 ,立体气候明显 ,盆坝开阔 ,山地层叠。耕地土 壤分布 9 个土类,13 个亚类,49 个土属,52 个土种。坝区以水稻 -冬马铃薯、水 稻-西瓜、水稻-冬玉米为主 ,山区以玉米、甘蔗、茶叶为主。 1.2 方法 1.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按国家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9]要求进行,参照 《土壤普查技术》[10]及第二次土壤普查取样点位(461 个),根据当地地形地貌, 兼顾不同土壤类型采集土壤样品(图 1 )。2009 年夏粮收获后,按照 “随机”、 “等量”、“多点”的原则,在代表性田块用 “S”型采样法采集表层(0 ~20 cm )(多年生作物采集0 ~40 cm )土壤10 个点形成混合样,GPS 定位,用四 分法取约 1 kg 土壤样品,用塑料袋装好,做好标记,共采集样品 620 个,带回检 测室,供检测分析。 1.2.2 检测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土壤养分检测按《土壤分析技术规范》[11]进行, pH (土水比1∶2.5)测定方法 NY/T 395-2000 标准,玻璃电极法(0rion-210 酸度计);有机质测定方法 NY/T1121.2-2006 标准,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 测定方法 GB7173-87 标准,半微量凯氏法(QSY-21D 凯氏定氮仪);碱解氮测 定方法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方法用 GB12297-90 标准,钼锑抗比色法 (721 分光光度

文档评论(0)

159****77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