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机制研究-以烂字为例.docx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机制研究-以烂字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机制研究 以“烂”字为例 ? ? 于艳春 一、引言 一词多义由于其词义数目较多而且相对复杂,在语言学领域内多有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同形异义现象不同于一词多义(李福印2008:213)。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同上),语言中存在一个统一的抽象定义。与上述研究视角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应当基于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感知和概念化,从人类的认知过程来认识一词多义现象(同上:214)。基于此,运用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形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阐释。Taylor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通过线性语义链相连的;Lakoff强调,用散射范畴可以表明多义词的各义项在语义记忆中的储存方式(同上:217);Langacker的网络模型将范畴化关系分为阐释和扩展两种关系(同上)。由此可见,在范畴理论下,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是通过诸如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某些认知机制联系起来的(同上:218)。而且,人们识解现实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理想化认知模型和心理扫描等等。本文将以“烂”字为例,重点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隐喻和心理扫描三种认知机制来解释多义词的形成原因及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建立完整的“烂”字多义语义网络,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多义词的认识,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 二、认知机制概述 (一)理想化认知模型 George Lakoff(1987)在《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中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Lakoff认为范畴化与ICM 有关,是相对稳定的心理表征(同上)。其典型性效应产生的方式有四种(Evans&Green 2006:277),包括最简化形式、集群模型、转喻模型和辐射范畴。最简化形式产生的典型性效应来自ICM 之间的不匹配;集群模型,由多个ICM 次范畴汇聚而成,可理解为ICM=CM1+CM2+CM3+…CMn。转喻模型是一个概念实体代表另一个概念实体的现象,突出某一认知域中的部分或典型成员来映射整个概念范畴。辐射范畴是文化产物,其成员与组合原型的距离表现出典型性程度。基于上述ICM 四种典型性效应的产生方式,可以用ICM 来解释多义词各个义项范畴之间的联系。 (二)隐喻 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的概念隐喻,引起了学界对隐喻的广泛关注。Sweetser(1990)指出,隐喻的使用是词义得到不断扩展和延伸的结果。束定芳(2000:16-17)认为,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斯坦哈特认为(2019:16),隐喻是语言生态中的逻辑有机体,是创造性思维最有生机的产物之一,是目标情景和始源情景之间的类比。类比指的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可比拟的相同点。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的基础是二者的相似性(束定芳2011:12),体验和相似性是隐喻的认知基础(文秋芳2013:55)。 (三)心理扫描 心理扫描也是心理体验的一种认知过程,是说话人为了描写事件而采用的一种构建情景的方式,也是用以描写事件而运用的一种特殊认知方式(文旭2007:39)。Langacker(1987:248)区分了两种扫描:顺序扫描和总体扫描。顺序扫描是对在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动作或事件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通常体现为动词,凸显的是一种复杂的时间关系。不同于动态的顺序扫描,总体扫描忽视时间的动态性,强调的是同时整体性,关注情景中所有组成部分的同时扫描,因此,强调的是结果,体现的是静态。 三、“烂”字的多义项研究 根据百度百科,“烂”,偏旁“阑”简化为“兰”,从火,兰声。指用火烧煮使固体物质受到破坏分解。本义为因过熟而变得松软。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①,“烂”字为形容词时,列有如下义项:(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的;(2)腐坏的,腐败的;(3)破旧的,破碎的;(4)光亮的,显著的;(5)紊乱没头绪的;(6)不好的,差劲的。“烂”字为动词时,意为“变得腐坏、腐败”。为副词时,意为“极,过分”。鉴于《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所列义项基本包含《新华字典》②中的义项,故本文以《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所列义项为参考进行分析。 (一)“烂”字的形容词义项研究 1.“烂”字的形容词义项语义分析 形容词语义按其是否具有主观性,分为主观类和非主观类(张媛媛2016:18)。其中,主观类语义根据是否有心理因素参与分为心理类和感觉类。非主观类语义根据是否对物理属性进行描述分为颜色类、属性类和描绘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形容词语义分类 基于此,“烂”的本义“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的(用火烧煮使固体物质受到破坏分解)”,属于属性类语义,其语义特征是[-主观][+物理属性],形容事物本质的、物理的属性特征。如: (1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