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文从热毒论治心力衰竭经验介绍.docx

丁书文从热毒论治心力衰竭经验介绍.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丁书文从热毒论治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 ? 陈加敏 孔祥英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1]。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亡原因,据我国2003年抽样调查,成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增长,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心力衰竭病人4年死亡率达50%。尽管近些年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心衰病人的死亡数仍在不断增加[2]。 传统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病名,但有关心力衰竭相关症状的描述却有很多,如《素问》中“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云“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刘完素《河间六书》云“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等。传统观念认为心衰发病多由患者久患心系疾患,心气、心阳虚损,复感外邪、情志刺激、或饮食失宜、劳逸失和等更伤心体,心之气阳虚衰,血行无力,血脉不通。其病机本虚标实,本虚指心气、心阴、心阳虚衰;标实指水饮、痰浊、淤血内停。因而在治疗上多采用益气温阳、化瘀行水等治疗方法[3]。丁书文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丁书文教授首创心系疾病热毒理论,从热毒论治心衰,认为气虚热毒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并提出益气活血解毒是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丁书文教授治疗心衰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热毒是导致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 丁书文教授认为,热毒是导致心系疾病多发的重要原因,在古代就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火热受邪,心病生焉”,表明火热之邪是导致心病的重要原因;《圣济总录》“大抵心属火而恶热,其受病则易以生热”,表明心属火,心病易化火生热。心力衰竭是心系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从发病特点上看,心力衰竭发病具有病情复杂,涉及多脏,病情危重,缠绵难愈等发病特点;而热毒致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顽固难愈等特征[4],两者在发病特点上具有相似性。热毒作为心衰发病的重要病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饮食偏嗜,情志妄动,化生热毒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较先前发生重大改变,日常饮食中普遍存在高油脂、高热量的情况。《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由于过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导致痰湿内生,停聚日久,瘀而化热;或嗜食辛辣,吸烟无度,导致化燥生火,使得热毒内蕴的病机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吸烟饮酒、不平衡膳食、缺少运动、精神压力等都是慢性心衰发病的危险因素。《素问》云:“食气入味,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食物经脾胃运化之后,其滋腻稠厚的的部分归养于心脉,既可以滋养心体,濡养心阴,化生气血;也可变生为痰浊危害,停聚心脉,闭阻气血,郁而化热化毒,损伤心体与心脉。此外,心为火脏,主神志,情志不畅,七情妄动,五志不安,皆能扰动心神化生内火,形成热毒扰心的病机,导致心衰的发病。《素问·刺热篇》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表明情志不舒,郁而化火,是导致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外感邪气,化热化毒 热毒致病有外感热毒与内生热毒之分。心衰患者热毒亢盛的病机或因虚而亢,或因实而亢;既可外感,也可内生。患者素体正气不足,外感六淫火毒之邪内侵,热入营血或逆传心包,《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或外感六淫病邪,郁滞而从阳化热化毒,导致热毒亢盛,《诸病源候论》云“其痛悬急懊者,是邪迫于阳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烦懊痛也”,《圣济总录·心痛懊恼》云“阳中之阳,心也,与小肠和……,为风冷邪气所乘,留薄不去,阳气不得宣发,郁满生热,则心神懊恼而烦痛”,这些都表明外感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化热化毒是心衰等心系疾病发病的病因之一。 1.3 素体蕴毒,郁而化生热毒 长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影响,使人们体质较之前发生重大改变,肥胖人群增多,痰湿体质增多,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增多。体内脂毒、糖毒、浊毒、瘀毒蓄积蕴结,化生热毒为患,这些都导致心衰的多发。 1.4 病程缠绵,阴虚火旺热毒 心衰病病程日久缠绵,气虚血瘀,水饮、痰浊、瘀血互结日久而化生热毒,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大量辛热温阳药物,以致耗伤气阴,阴虚火旺;加之服用西药中的利尿剂,使得人体津液大量流失,加剧了热毒阴伤的表现。特别是在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中,阴虚火旺热毒的病机颇为常见。 1.5 热毒广泛存在于心力衰竭各个基础疾病中 研究显示慢性心衰的基础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糖尿病[6]。热毒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钟路等[7]认为传统观点中的“风、火、痰、瘀、虚”均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内郁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