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及其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6 核酸代谢 Gabus等根据小鼠中瘟痒病的感染过程会因鼠自血病病毒(MuLV)的复制而加速,以及人类PrP功能上类似于NCp7,可辅助反转录酶合成前病毒DNA等现象,提出PrP可能参与了体内核酸代谢过程。 当前第27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四、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当前第28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致病机理 电泳活性染色法 阮病毒学说 “yeast prions”学说 当前第29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朊病毒及其检测 当前第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CONTENTS 一、前言 二、PrPC与PrPSC 三、PrPC的功能 四、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五、朊病毒的检测 六、问题与展望 当前第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一、前言 当前第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1 引言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 -form encephalopathy, TSE)是一类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哺乳动物中常见疯牛病、羊瘙痒症、猫海绵状脑病以及传染性水貂脑软化病等;在人身上则发现了库鲁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克-雅氏病以及格斯特曼综合症等。患病的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会发生进行性空泡化, 星形胶质细胞不断增生, 造成灰质变薄而白质相对明显,最后变成海绵状态。 当前第4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左)病羊神经组织的海绵状损伤。(右)病人大脑组织切片,海绵状病变及周围的沉淀斑 当前第5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2 朊病毒的发现 200多年前 英国的牧人就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20世纪初 M. fadyian 提出该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1936年 Cuille 等发现瘙痒因子有传染性,用滤膜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而提出该因子是一种病毒。 1966年 Gajdusek 证实了CJD 的传染性,并根Scrapie 、Kuru、CJD3种疾病的共同特征提出了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这一概念。 1882 美国生物化学家Prusiner证明并提出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称为蛋白质侵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简称prion)。 当前第6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3 朊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 当前第7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4 朊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 当前第8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5 疾病来源 人类prion病约有15%的患者具有遗传性,即为家族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编码PrP的基因突变所致。 遗传性 由食用疯牛病病牛及其他染病动物所致。 食源性传播 目前已报道全世界因医源性传染而引起的prion病已达160多例,而且,输血及血制品是否也能传播此病,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医源性感染 当前第9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6 致病特点 2 一旦发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死亡告终; 5 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4 无抗原性,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 潜伏期长,可达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3 病理学特征是大脑皮质神经元空泡变性、死亡、缺失,而星形胶质细胞高度增生,故大脑皮质疏松呈海绵状:有淀粉样斑块形成,HE染色淡红脑组织中无炎症反应:无淋巴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 当前第10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二、PrPC与PrPSC 当前第1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结构 转化 理化性质 PrPC与PrPSC 当前第1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简称为PrP。PrPC是指一般情况下,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朊蛋白,无致病性,是一种糖基磷脂酞肌醇(CPI)修饰膜在糖蛋自。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它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淋巴细胞信号转导、核酸代谢等有关。 PrPC 当其发生构象改变后可变成致病性朊病毒(PrPsc),PrPsc可引起包括疯牛病在内的一系列致死性神经性疾病。相对分子质量为27~30KD,故又称作PrP27~30。 PrPSC 1 PrPC与PrPSC 当前第1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四\18点 PrPc PrPSc α螺旋 β折叠 二者是异构体,由同一染色体基因PRNP编码,其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根本差别在于它们构象上的差异,PrPC分子中含42%的α螺旋,β折叠仅为3 %,而PrPSC的β折叠高达43 %,α螺旋为30 %。故一般认为,PrPSC是由于PrPC发生蛋白质错误折叠,一些α螺旋变构为β

文档评论(0)

hebinwei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