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山行》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理解画面的年代、特点,感知古诗的内容。 2、欣赏、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认读生字:“行、停、车”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磁带录音机。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画面上有什么? 2、画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古代人站在什么地方。 3、诗人的旁边有什么?猜猜他为什么停下来,是什么吸引他下车?(认读生字:停、车) 4、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称红叶的吗?什么季节会出现漫山的红叶? 二、欣赏诗歌 1、你们想知道诗人望着山上的红叶想什么,诗人怎样形容这座山吗?听听录音你们就会知道了。 2、播放录音。刚才小朋友听到的就是诗人看到漫山红叶后写下的一首诗,古诗的名字叫《山行》,(认读生字:行)你们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吗》 3、再次欣赏诗歌,提问: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说露怎么说?说说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径?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么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红叶?我们一起来说说。 4、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边指字边欣赏古诗。 三、跟读古诗 1、放录音,集体跟读古诗,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看幼儿是否用目光随着录音在指相应的诗句。 2、古诗中的哪个句子不明白。 3、你觉得哪一句很好听?请你模仿读一下。 四、朗诵古诗 1、集体朗读古诗,提醒幼儿注意模仿录音。 2、收书。 3、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朗诵诗歌。 五、游戏:摘红叶 将字卡贴在红叶的正面,红叶背面朝上贴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上前摘下红叶,并告诉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红叶。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 2、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诗句。 活动准备: 画有与古诗内容相一致的图片、钢琴曲《春江花月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欣赏老师画的《山行》一图。教师朗诵《山行》(配音乐)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来欣赏画中的内容结合古诗逐行的来欣赏有关诗句,请幼儿从图中找一找诗文所描述的景色。 2、引导幼儿逐句的来朗诵诗文,并向幼儿介绍我国故事的有关知识,从每句的词、字中来了解古诗有五言、七言之分。 3、配乐朗诵《山行》 引导幼儿用原有的学习经验来尝试唱一唱古诗。 教师根据幼儿要求弹琴,请幼儿有节奏的来唱诗句。 活动结束: 教师弹琴请幼儿用分唱的方法来演唱古诗,加深对古诗内容的了解。 远目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提示: 沿着不平的石路登上带有寒意的山间,白云飘出的地方有人家。因为深深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而停车欣赏,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

文档评论(0)

专注文案、教育文档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文案、教育文档,可专业定制

认证主体成都知了易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15MABUXYT79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