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朝选官制度是“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考官直接面对考生,同时,仅靠考场短暂比试而决定考生前程的方式确实也存在不合理性。为了弥补科举考试过程中此种不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礼部侍郎韦陟知贡举,针对性地采取了“纳卷”的措施。所谓“纳卷”,就是指唐朝考生应省试之前,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部门,由主试官们先行过目。 “纳卷”制度依然有两个不可避免的弊病。第一,唐朝进士科“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每人选优秀作品十多首,总共就有一万多首作品。让主试官在有限的时间里,认真读完这么多作品,并加以甄别,是一件艰难的工作。第二,如韦陟这样“尤鉴于文”的主试官毕竟不多。考生因此自寻出路,“行卷”应运而生。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选在考前送呈当时社会上各界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 与纳卷、行卷等相关,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公荐”“通榜”等做法。即:在进士科考试之前,向主考官公开推荐考生,考前就决定录取名次。 在如此科举选官制度背景下,唐人不会写诗、没有优秀作品选,便是自绝前程。唐朝学子既需年年投考,就要不断纳卷和行卷,不断更新自己的优秀作品选。 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唐代士人必须经历四个阶段:第一,苦读。此阶段同时大量创作诗歌,打磨优秀作品选。第二,漫游。携带优秀作品选,到各大都市或名山大川游历,寻找行卷的对象。第三,拜谒。这是漫游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行卷了。第四,科举考试。前三阶段如果功夫做足,科举考试通过也就顺理成章。总之,由于唐代考前的“纳卷”“行卷”成为登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当时优秀的诗歌成了“纳卷”“行卷”的必备利器。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宋代科举改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建立起弥封、誊录、编排、锁院等制度,确保以考试卷面成绩为录取依据,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考场公平公正原则之落实;其二,考试内容由重诗赋转向重策论。 宋代科场考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努力摒除考场外对录取工作的种种影响,较大地改变了考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宋代士人由此转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之闭门苦读,反复揣摩试题类型,模拟写作。 唐宋诗风的巨大差异是由科举制度的变革带来的。首先是在创作源泉方面,唐朝士人多有游宦经历,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宋人闭门读书,缺少生活与情感的阅历和创作的激情。与此同时,宋代漫游衰歇,相关的创作随之消失。其次是创作动力和创作心境上的不同。唐朝以诗取士,行卷需要携带自己的优秀作品选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为唐人持续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推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唐诗苦吟的形成。宋代科举考试中诗歌的地位有所下降,故宋朝士人寻觅佳篇佳句,作诗的热情和投入时间都锐减。 以风景诗为例,唐人每每将求仕漫游途中所见山山水水写入诗篇,精心打造,既写出千姿百态的风光景物,又融入求仕过程中喜怒哀乐之复杂情感,是唐诗中最绚丽多彩的篇章之一。而宋人在苦读和应试阶段无暇浏览风景,故宋人欣赏山光水色之风景诗,大都作于登第入仕之后,身份不同,境遇不同,心情也就不一样。与唐人相比,宋人的诗歌少了对仕途功名的热望渴求,少了求仕艰辛带来的落寞凄苦。总而言之,由于身份与境遇的改变,宋人风景诗的情感强烈度远不如唐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就不如唐人。 (摘编自诸葛忆兵《唐宋科举制与文学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纳卷”考生和作品众多,为了增加及第几率,考生自发选择了比“纳卷”送呈人员更广的“行卷”,借助社会名流帮忙推荐作品。 B.在唐代科举制度下,学子如应考就必须不断更新优秀作

文档评论(0)

徐老师资料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杂货铺

认证主体许**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