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教师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读书心得1 书本,如同一位老友,伴我走过了十六个春秋。不论是教科书,杂志,亦或是小说,都陪伴在我的左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它,如一位无声的老师——一个安逸的午后,捧着一本书静静的阅读,细细的体会琢磨,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本网络小说令我难以忘记。作者是八月长安,20xx年哈尔滨市高考文科状元,就读北京大学,之后工作不久便辞去工作,当了一位作家。 《你好,旧时光》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也是那本令我记忆深刻的书。主人公余周周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童年很七彩,也很灰暗。没有爸爸的孩子处处遭人嫌弃,就连舅舅和舅妈也是,生活虽苦,但有奔奔的陪伴一点也不孤单,还有雅典娜女神、星矢、月月兔他们。 陈桉的出现,让周周明确了前进的路。陈桉就是她的领路人,她只要跟着他的足迹就好。在这青春的十字路口我似乎也需要一个领路人,需要一个陈桉,一样的懂她,一样的懂我。小学时遇到了林杨,儿时那最最纯洁的喜欢在他俩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外婆和她很亲,小时候和她一起玩小猫钓鱼,陪她一起玛丽苏……后来,外婆生病了,因为外婆养老的事大人们总是吵,外婆的记忆衰退了,这让周周很伤心……“ 钱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友情、亲情、爱情,各种你以为牢不可破、海枯石烂的感情,最终都会被它腐蚀殆尽。明明就是因为利益,偏偏大家都不承认,说着'我不是在乎钱’ ,拼命证明其实自己是从钱里面'看出了背后的品质问题’ 。” 长大后的周周学会了苦笑,学会了圆滑处世,学会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名著,但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没有告诉如何做一个伟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了这个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亲情、友情,同样也有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些方法。从主人公的儿时写起,字里行间都有清新、轻快的感觉,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是在读一本小说,而是和一个与你有相似经历的人交谈,仿佛遇到了知己。 周周引起了我的共鸣,是一个真实而又不存在的知己,她就像我的陈桉,给我引路。 教师读书心得2 教学中,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两遍就能记住的字,也非要写十遍不可;有的教材上的习题还没有弄清楚,却忙着做试卷,更有的学生,整天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效率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假如,我们的学生都懂得在劳动前分析一下劳动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再做,都知道计算时间的利用率,那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减轻很多负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从长远的观点看,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高,知识量激增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尤为重要。 这是一件无常规可循的事。魏书生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公式: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时间)/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增大劳动量,需注意4点:减少犹豫时间,明确任务。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利用生物钟的规律。订计划,做总结。增大劳动量,减少无效劳动,这都说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大分子的问题。分子固定时,如何缩小分母呢?他们做了3件事: 1、尽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产生兴趣。 2、用意志力约束注意力。 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造成一种竞赛的气氛。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工作节奏快,有效无效因人而异。在新内便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适应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实事,做有效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事。 教师读书心得3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做老师最本质,甚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孩子。”这种道德要求教师要以爱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好。但是,他们不应该选择所有“爱学生”作为一般崇高的师德。他们必须看老师爱学生的动机和方法是否正确,尤其是老师爱的效果。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我们要“爱学生,教好学生”。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怎么办?说说何士德。为此,相互信任现在是人们所说的“热爱生活”的几种表现形式。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有的老师抱着“善待学生而不是给好面子”的态度,批评和斥责学习和道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甚至变相使用体罚和体罚,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非常叛逆,老师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老师,让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放荡,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我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厌学,上课经常走神或者做小动作,对作业极度迷茫,甚至根本不做。我多次直接严厉地批评过他。没想到他不悔改,反而变得更加抑郁,看起来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差点晕倒。之后我冷静下来,回忆自己的言行,才惊讶于自己对他的态度太过极端简单草率。后来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揣摩他,抓住他爱赞美的特点,试图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重复他的老问题时,我没有一味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认证主体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