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南七郡中的少数民族[整理].pdf

三国时期蜀汉南七郡中的少数民族[整理].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三国时期蜀汉南七郡中的少数民族 蜀汉的南半部,即所谓“南中”,东汉时分置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邵(今地名, 已见前述)及键为属国。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南征后,重新划分为七个郡, 即:越巂郡 (治邓都,今四川西昌市);朱提郡 (治朱提,今云南昭通市);牂柯郡 (治且兰, 今贵州福泉县附近);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市);兴古郡(治宛温,今云南砚山北); 永昌郡(治不韦,今云南保山县);云南郡(治桥栋,今云南姚安北)。以上各郡均有数量不 同的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在蜀汉北半部也有氏羌等少数民族,这里不再叙述。现只把南七 郡中有显著特色的叟、焚、濮族叙述一下: 一、叟 族 叟族系西羌一个支族,先秦时活动于今甘肃、青海及其邻近省区。《尚书》卷2 《禹贡》、 《史记》卷2 《夏本纪》及 《汉书》卷6 《武帝纪》提及作为西戎之一的“渠搜”,即叟族的 前身。《旧唐书》卷91 《张柬之传》言:“诸葛亮五月渡庐„„使张伯岐选其劲卒搜兵”,搜 兵即叟兵。《华阳国志》卷4 《南中志》言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青羌即叟 之在南中者。春秋战国时,叟人建立蜀国。公元前316 年,秦惠王遣司马错灭蜀。汉代史家 常称蜀为叟,蜀、叟二字同声通义。周武王伐纣,包括蜀在内的八个小国亦曾参加。蜀郡叟 人因与汉人相处日久,逐渐融合。四川东部的巴人亦是一样。可是在蜀郡激外的西南夷仍有 不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叟人部落。大体说来,叟族是由西北在西南移动的。 蜀国的叟人主要居住在越巂、建宁和朱提等郡,巂与叟同声,《史记》、《汉书》、《三国 志》等书所提到的巂人即叟人。《三国志》卷 43 《张疑传》言:“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 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叟夷”指叟族与其他夷人。《华阳国志》卷 4 《南中 志》言:“先主薨,越巂叟帅高定元叛”;又言益州大姓雍巂”使建宁孟获说夷叟”,这里的 夷叟可能指西方的夷人及叟人,也可能只指叟人,因叟亦属西夷,越巂与建宁二郡的叟人同 属越巂羌。《史记》、《汉书》叙及以上二郡的少数民族,或言 “蛮夷”(南方的蛮人和西夷), 或用 “郡夷”(指郡内的夷人,应包括叟族)。东汉以后的史书始提出“叟”这一称呼,这是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亦发生阶段性的演变,初期叟族内部只有各自分散的部落,后来 各部落逐渐凝聚为一个较壮大的部族,故名之曰叟族。1936 年从今云南昭通市(三国时属 朱提郡)洒鱼河畔的古墓中发掘出一颗刻有“汉叟邑长”四个字的铜印,旁边还有汉砖出土, 说明这颗铜印是东汉或蜀汉颁发给当地叟族酋长的信印。 建宁郡的少数民族还有濮、僰昆明等族。《三国志》卷43 《李恢传》言“赋出叟、濮耕 牛、战马、金、银、犀、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向南夷的叟族和濮族人民征收耕牛等物, 《华阳国志》卷 4 《南中志》叙此作 “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其 中的“其”,即指叟、渡二族。昆明族,实系叟族,也称昆族。《史记》卷116 《西南夷列传》 曾提到昆明族。《华阳国志》卷4 《南中志》言夷 (西南夷)人大种曰 “昆”,小种曰 “叟”。 二者只是称呼之不同,属氐羌族系统。《三国志•李恢传》言恢曾被围困于昆明,昆明即因住 有昆明族而得名。叟族还被称为“氐叟”、“斯叟”、“苏祁叟”、“青叟”(即青羌)等,均因 系属氐羌系统的部落或部族而得名。从汉魏之际史料看,各军阀颇喜以叟人为兵。吴人伪制 的 《后出师表》言:“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 非一州之所有”。《资治通鉴》胡注云:“蜀兵谓之叟,賨叟、巴叟之兵也”。胡注释史为蜀兵, 未为

文档评论(0)

知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啦啦啦

认证主体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