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纲要上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纲要上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自主研读课本,用思维导图呈现出你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理解,能体现出诸侯兼并争霸、经济发展、改革变法、思想繁荣的内在联系。 2.搜集并研究史料,选取你喜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人物为百度百科创编词条。 3.班级内分享你的百度词条,全面认识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你了解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吗 ?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老马识途、围魏救赵、负荆请罪、完壁归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三令五申、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暗箭伤人、朝秦暮楚、图穷匕见…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自主研读课本,用思维导图呈现出你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理解,能体现出诸侯兼并争霸、经济发展、改革变法、思想繁荣的内在联系。 2.搜集并研究史料,选取你喜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人物为百度百科创编词条。 3.班级内分享你的百度词条,全面认识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商鞅变法 【学习任务】 选取你喜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人物为百度百科创编词条。 题 目 组 地 点 要求 思维导图 10组 前黑板 展示:①迅速、简练、规范; ②明确立意,运用所学,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 ③双色笔展示。 非展示:组内展示成果,找到疑难点,准备点评时质疑。 问题一 2组 后黑板 问题二 4组 后黑板 问题三 6组 后黑板 问题四 8组 后黑板 我的疑问 自由展示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华 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左传》 材料一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摘自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①公子宋:郑国大夫,姬姓,名宋,字子公。 ②子家:郑国执政大臣,姬姓,名归生,字子家。 1.联系春秋战国的史实说出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司马迁《史记》 “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 —《管子·轻重甲》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秦国现状: ①战国初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②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经济 井田制 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商 鞅 变 法 具 体 措 施 “破” “立” 军事政治 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 奖励军功 什伍组织 县制 什伍连坐 轻罪重刑 法律 作 用 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当时;后世 最彻底影响最深远 核心内容 法治 农战 风俗 性质: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主观) 也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客观) 分户令 材料二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三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四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从商鞅变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