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内外文言文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2023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内外文言文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陀区】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5-9题(23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 (帝) 间召问群臣臧否,廉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讦:攻击或揭发。②恶: 表反问,怎,怎么。③呼......字: 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亲近。 5.[乙]文中的“濂”就是[甲]文作者 、[甲]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指一种文体: ,即临别赠言。 (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 (4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 (1)未尝讦人过 过: 。 (2)方开言路 方: 。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小一个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B.小小一个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C.如果不是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D.如果不是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9.在为人处世的细节中,常可见人品。读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1)从[甲]文可知,作者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他坚持借书来亲手抄录,并且 ,于是“得遍观群书”,二十岁时,他不辞辛苦赶去百里外拜师求教,并且 ,于是“卒获有所闻”。由此可见,他不仅好学上进、持之以恒,而且具有 , 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从[乙]文可读到濂的“诚谨”:当皇帝私下问他对群臣好坏的看法,他“ ”当茹太素上万言书进谏激怒了皇帝,他却提醒皇帝“ ”。(4分) 【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10题 (23 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 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5.【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2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 (2)使国工视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4分)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8.【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9.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10.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6 分)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