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若干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8期).docx

  • 0
  • 0
  • 约1.58千字
  • 约 9页
  •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若干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若干思考 作者:王威威 曹文军 曹洪涛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08期 摘 要: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高校非事业编制规范、有效使用的实现, 解决这个问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非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探索实施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人员一体化管理,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在维护自我权益的同时,积极参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 非事业编制人员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主要是指高校聘用的不列入学校事业编制,与学校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人员,以及在学校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一般不包括勤工助学的学生。人员用工一般为后勤服务人员、实验、教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一方面满足了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需求, 实现了用工的灵活性,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尤其在服务和保障方面更为突出;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非事业编制管理和人员聘用的相关制度,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用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计划性不强、管理服务不规范,甚至是用工合同不规范,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此外,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对于编制内人员还存在着诸如归属感缺失、薪酬差异、稳定性不强以及个人成长受到限制等问题,不利于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完善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体制,实现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发挥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成为高校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新内容。 笔者认为,科學规范、有效使用非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高校必须提高认识,依据《劳动合同法》与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发挥非事业编制资源和聘用人员的作用,实施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人员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非事业编制及聘用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维护自我权益的同时,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作出贡献。 明确非事业编制人员在校工作期间的教职员工身份和地位,使员工有归属感 非事业编制人员享有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对建立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实现这一点,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保障。高校应当明确非事业编制人员在校工作期间的教职员工身份和地位,在政治上和法律上明确他们是学校的建设者,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组成部分。高校党委组织部和校团委应做好非事业编制人员党、团关系的接转及党、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校工会应积极引导和指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并支持其参加工会活动,推进非事业编制人员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校应制定非事业编制人员转入事业编制的制度,在有效补充高校“紧缺、管用”事业编制人员的同时, 也激励了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明确非事业编制的分类和岗位分类 根据各高校运行模式和岗位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高校需要将非事业编制予以科学分类和合理设岗。对编制和岗位进行科学分类是非事业编制规范管理的基础。通过编制和岗位类型设置形成岗位之间的差异性,以调动非事业编制人员的积极性。编制分类一般可分为学校聘用编制和部门聘用编制。学校聘用编制原则上可用于用人单位骨干岗位的人员聘用;部门聘用编制原则上可用于单位服务保障岗位的人员聘用。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按照职责与任务,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基于事业编制人员与非事业编制人员的一体化管理,高校可明确非事业编制与事业编制在岗位分类上保持一致,即为管理服务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服务岗位,同时对岗位职级予以明确。 明确非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原则和管理责任 根···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