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8期).docx

  • 0
  • 0
  • 约1.95千字
  • 约 10页
  •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罗兵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08期 摘 要:针对个别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等学风问题,本文从加强教师学风建设的角度,归纳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制度建设、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和加大惩处力度是当前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术道德 学术不端 学风建设 高校是知识汇聚与创新的来源地。高校教师是高校开展科学创新、传授知识的主体,其在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作中所反映出來的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个别高校教师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等学风问题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人们对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审视。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学术不端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私利,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单位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违反学术道德、缺乏学术诚信,为了成绩、名誉、地位、利益不惜在学术活动中弄虚作假、欺骗舞弊、剽窃抄袭。二是缺乏实事求是、严谨规范的科学精神,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三是滥用学术权力产生学术腐败,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课题评审、职称评审、成果鉴定和评优结果等。 2013年8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2010年以来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受理的科研不端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情况,将发现的科研不端行为分为:信息弄虚作假、重复发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违反评审规定等几种情况,并指出:“我国科技界科研诚信的主流是好的,但科研快速发展期科研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伪造、篡改、剽窃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风浮躁、学术失范也有所滋长。科研诚信问题特别是不端行为,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1]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有悖于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还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背道而驰,其后果十分严重。它不仅严重破坏了科学成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而且更加严重的危害还在于腐蚀了科学赖以依存的信任基础,玷污了科学研究的纯洁性,伤害了社会公众对学术界的信心和责任。[2] 同时,学术不端行为给我国高校整体的学术声誉和师德风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和师德形象,如不及时加以制止,不仅会挫伤那些潜心研究、甘于奉献、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教师的信心[3],而且还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更严重的社会“诚信危机”。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缺乏严谨治学精神而引起的不当行为,但从深层次看,这些行为的发生还受到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社会环境和学术道德实践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1.教师的学术道德观异化是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思想根源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关系的反映,而利益是各种经济关系的实质内容[4]。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实践中,将个人或所在集体的劳动成果形成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学术成果。一方面,教师的学术追求是要将其成果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服务;另一方面,在现实中这些成果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教师的学术名誉和地位、职务晋升、工资奖励等利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根本原则。因此,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在完成教书育人、知识创新等本职工作的同时,肩负起弘扬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守学术道德和保证学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等社会责任。当前社会上一些人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形成了片面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追求个人价值的错误价值取向,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这些不良思想和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将会向学术界漫延。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劳动成果等现象不仅是违反学术规范的不端行为,而且还是一名教师不能越过的学术道德底线。如果一名教师在思想上只追求个人价值、缺少社会责任感,就容易产生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学术不端行为。 2.在学术研究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是引发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外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发展历史中是能动与被动的辩证统一[5]。高校教师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高校教师在进行考试考核、学术研究、学术评价、成果鉴定等工作时,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级管理部门、企业、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等人员打交道,可一些人为了获取利益而使用的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权钱交易等不良行为方式会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