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技术学范文).doc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技术学范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技术学范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一、更新教育理念方面 2 1.要正确理解“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2.要正确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2 3.要正确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 二、课堂教学过程方面 5 1.要强调以学生为本。 5 2.要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 6 3.要整体设计学习环境。 6 (2)班级也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布置要个性化。 6 4.要正确发挥评价的功能。 7 文2:浅析我国会计信息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 7 1会计信息消费客体的问题 7 2会计信息消费主体的问题 8 3 会计 信息消费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9 4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正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技术学范文) 文1: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念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的工作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等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师却一时不能适应这个要求,缺乏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还有失偏颇。这里仅就更新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谈谈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更新教育理念方面 1.要正确理解“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人的智力活动是多元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和文化感受等因素的不同,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动手能力特别强,有的人会表达,很难说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性而已。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因此,一方面,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交流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认识方式的单一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图片、游戏、表格、文字、说理、动手操作,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2.要正确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促进学习进一步发生。在教学中,教师当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因此,当学生在活动、在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索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活动,看看学生是否都在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有什么困难,哪些学生通过活动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通过活动仍不能解决,为及时调整下一步教学策略捕捉信息。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当学生展开活动时,或无所事事,或不知所措,导致教学活动浮于形式,处于低水平运转,这不符合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应该具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予以鼓励,对学生处理问题的不同做法予以鼓励,对学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更多的关怀,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教学对象的理解和认识,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缓解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过度紧张等等。教师应像家长一样关爱和呵护学生的成长,但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毕竟不一样,不应婆婆妈妈地包揽一切,过于娇纵孩子。 3.要正确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学习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弥补教师无法应对众多差异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但是,第一,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例如:不要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就无需进行小组讨论。第二,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明确分工、互助性学习的基础之上,组织工作要落实到位,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可以是异质分组,这种分法的优势是快的组可以解决新的更多的问题,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和发展”。不管是哪种分法,合作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一要有明确的任务,二要有愿意帮助他人的意识或精神境界。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时逐步培养学生这两种意识。否则,形式上分组,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小组内无明确的任务,造成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总是抢在前面回答,或者将教师讲解转换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的讲解,掩盖后进生的学习不投入或不深入,给人以“表面的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