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第16章-易考点(精选).doc

《护士资格》第16章-易考点(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1.脑神经:十二对,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1)嗅神经:主要功能为传导嗅觉。 (2)视神经:主要功能为传导视觉。 (3)动眼神经:主要功能为上提眼睑,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收缩瞳孔括约肌。 (4)滑车神经:主要功能是调节眼球运动。 (5)三叉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颜面部感觉和咀嚼运动。 (6)展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眼球运动。 (7)面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味觉和颜面表情。 (8)听神经:主要功能是传导听觉和保持平衡。 (9)舌咽神经:主要功能是主管味觉、唾液的分泌、吞咽及呕吐反射。 (10)迷走神经:主要功能主管咽部的感觉和运动,调节内脏活动以及与呕吐的反射活动有关。 (11)副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转动和举肩运动。 (12)舌下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舌肌运动。 2、脊神经:共31对,去除一个尾巴(即尾神经一对),再去除八段锦(八对颈神经)和十二星座(十二对胸神经)还有十对,平分来就是腰神经五对,骶神经五对。 二、中枢神经系统 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1、大脑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 2、间脑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均由该区投射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 3、小脑其功能为调节肌肉张力、维持平衡,使自主活动的功能精良。 4、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干的功能:①生命中枢;②传导功能;③睡眠与觉醒; 5、脊髓脊髓的主要功能为:①传导功能;②节段功能。 附1: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脑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 2、脊髓腰椎穿刺时,新生儿应在第4、5腰椎间间隙进针。 3、脑脊液 4、神经反射 (1)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等。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颈肢反射,出生后3~7个月逐渐消失。 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操作和护理 1、头痛的护理 2、感觉障碍的护理 3、瘫痪的护理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随意运动时评估肢体有否瘫痪的重要检查。 (1)心理支持 (2)生活护理尽量避免半卧位及不舒适的体位。 (3)安全护理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 (4)做好口腔护理 (5)对排尿困难的病人予以按摩膀胱以助排尿,留管病人每4小时开放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 4、昏迷的护理 5、腰椎穿刺术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 1.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 (2)典型生命体征改变为: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 【总结归纳】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3.颅内压增高明显时,禁忌腰椎穿刺,以避免枕骨大孔疝的发生。 4.颅内压增高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为:病因治疗。 【知识拓展】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以快速降低颅内压力治疗(内科药物,外科手术)为基础,再辅为抗感染及其他治疗。 脑疝分类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是小脑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位移。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最初有短暂的缩小,以后逐渐散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2.枕骨大孔疝:是由小脑幕下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内移位。病人常有剧烈头痛,以枕后部疼痛为甚,反复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体位,生命体征改变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当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病人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总结归纳】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出现早,而枕骨大孔疝的主要特点为:意识障碍出现晚,呼吸停止出现早。枕骨大孔疝比小脑幕切迹疝病情变化更快,但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要点 1.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取:病床抬高15°~30°的斜披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昏迷躁动不安者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 3.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患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小脑幕切迹疝。 4.颅内压增高出现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 5.颅内压增高病人甘露醇的滴速为: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钟内滴完。 6.脑疝发生后立即使用:20%甘露醇。 【理解巧记】颅内压增高的基本护理可记为:体位给氧限入量,保温休息防感染。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将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头。使引流管

文档评论(0)

16531030673cba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