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的定位、特征与促进建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17期).docx

  • 0
  • 0
  • 约2.51千字
  • 约 2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产业兴旺的定位、特征与促进建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17期).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产业兴旺的定位、特征与促进建议 作者:徐雪高 侯惠杰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17期 摘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兴旺的内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产业兴旺中的产业应界定为农业,兴旺应体现产业结构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组织完善和产业布局科学四大特征。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兴旺存在产业结构不协调、三产融合绩效不高、产业组织体系有待完善、产业面临资源紧约束等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产业兴旺。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业经济;内涵特征;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7-0001-03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总要求明确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排在首位的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然而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仍有许多认识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这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兴旺中“产业”应定位于农业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按照费歇尔的3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分为一产、二产和三产。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区域和现实情况看,产业兴旺应定位于一产(即农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 1.1 大力发展非农二三产业来实现产业兴旺不现实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农村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和外部有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从内部看,乡镇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因此企业的产品生产、采购销售、利润分配等均按市场规律办事,避免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从外部看,在短缺型经济环境中,企业的产品不管质量好坏均不愁卖,市场空间大。例如,江苏的华西村通过创办乡镇企业、发展钢铁、纺织等非农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但是当前,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环保等政策约束越来越强,通过创办乡镇企业实现产业兴旺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地区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新建标准厂房租赁、农村新型社区物业服务等经济形式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但是也限于发达地区或城郊地区。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匯贡献。如农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产品出口创汇为其他部门提供资金积累,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消费市场。虽然在不同时期每种贡献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变[1]。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发展水平高低的制约。此外,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如果农业得不到加强,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1.3 农业是缩减相对贫困的重要工具 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农业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收入,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对贫困问题。虽然随着农业劳动力进入非农部门,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直至同步,但这一均衡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2]。短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支持促进农业发展。1980—2001年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缓解贫困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贫困人口获益主要归功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缓解贫困工作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要远比城市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农业要比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更为重要[3]。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在转型中国家,虽然农业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比较低,但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滞留在农村,农业发展是减贫的重要手段[4]。 1.4 农业具有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来获取所需要农产品的过程,既受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自然环境,既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管理良好的农业,同时具有提供生态系统支持和提供生态农产品的功能。以水稻种植为例,从生态保护角度看,水稻田是湿地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污水、抗旱抗涝以及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稻田向水体排放出的氮、磷只有蔬菜地的1/10。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如日韩等均立法明确规定不许废除水稻田。日本在1999年颁布的《粮食、农业和农村基本法》(新基本法)中提出注重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