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中国瓜菜》(2010年5期).docx

  • 0
  • 0
  • 约1.13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中国瓜菜》(2010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来源:《中国瓜菜》2010年第05期 摘要: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0.989269,rd=0.987827),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对上述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5份自交系高抗枯萎病,9份高抗白粉病,3份高抗褐斑病,1份高抗黑星病。其中0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病情指数达到高度抗病级;XL6-1-2、66和A18-2-1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 关键词: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 黄瓜枯萎病、白粉病和黑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黄瓜褐斑病2005年前后发生流行,目前是继黄瓜霜霉病之后又一发生普遍的黄瓜病害。随着黄瓜病害种类逐渐增多,病害程度日趋严重,黄瓜病害的多抗性鉴定技术使抗源材料筛选及品种抗病性鉴定更加快速、简便,提高了选择效率,大大缩短了抗病性鉴定的周期,加快了育种进程,已成为黄瓜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黄瓜枯萎病一白粉病一褐斑病一黑星病的苗期多抗性复合接种鉴定方法的研究,并与各病害的单抗性鉴定相比较,以期确定一套适合该4种病害的多抗性鉴定方法,使黄瓜的多抗性在同一株幼苗中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使抗源材料的筛选及品种的抗病性鉴定更加简便、快速和准确,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为黄瓜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育苗和管理 试验于2009年9月13日至10月20日在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温室进行。供试黄瓜材料均由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提供。黄瓜种子用0.1%升汞液消毒1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于45~50℃温水中浸种4~6h,再于28~29℃恒温箱内催芽。出芽后播于盛有灭菌蛭石的营养钵内,3次重复,每次重复10株。夜间覆盖薄膜,出苗后按常规管理,浇1次营养液。 1,2接种体制备 黄瓜白粉病菌来自于田间新鲜病叶,枯萎病菌、炭疽病菌和黑星病菌为本实验室分离保存。 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在PL培養液,25℃条件下振荡培养5-7d。用双层纱布滤去菌丝后,于4500r·min-1下离心15min,弃上清液,孢子用无菌水稀释至1×106个·mL-1悬浮液。 白粉病菌:取田间自然感病病叶,吹去老孢子,于散光条件下保湿24h,新孢子长出后···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