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9期).docx

  • 0
  • 0
  • 约2.33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9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玉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第09期 摘要:产品内国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对参与贸易各国的收入分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二十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基于要素禀赋和地区层面研究中国产品内贸易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品内贸易 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 基尼系数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壁垒和跨国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深化了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生产片段化,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国际产品内分工和中间投入品贸易为特点的新兴国际分工与贸易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产品内贸易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很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美国就出现了低技术工人工资减少而高技术工人工资增加的现象。Feenstra与Hanson(1996)[1],Feenstra(2003)[2]等认为美国厂商将低技术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移至发展中国家,降低了国内对低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提高了对高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造成了美国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收入不均等状况也日益严重。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报告《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基尼系数是0.288,1995年是0.388,20世纪初则达到了0.458,突破了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品内国际分工。虽然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1981年的3.29亿美元到2011年的13054.83亿美元,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却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39.7%。究竟国际产品内贸易与中国收入分配存在何种关系,其内在机理又是什么,是本文试图研究和分析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产品内贸易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Feenstra与Hanson (1996)[1]的联系型中间投入品模型,Crossman和Hansberg(2006)[3]关于国际外包成本下降对要素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等。然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发达国家往往生产高附加值的程序或部件,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承担了低附加值部件的生产。Aitken等(1996)[4]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研究表明,参与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有增加参与分工行业平均工资的倾向。Prachi Mishra对印度、Farzana Munshi对孟加拉的研究都表明,产品内贸易缩小了该国的收入差距。金智娟、安利伟、赵曙东(2007)[5]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扩大了劳动要素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频率, 从而降低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李瑞琴(2010)[6]通过理论论证认为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应综合考虑该国家要素禀赋状况、发生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价格效应。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都是从国家的角度讨论对外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很少考虑国际产品贸易分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即使有文章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对地区内部要素禀赋差异的综合考虑。本文试图建立省级面板模型,在地区层面内解释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1 基本模型设定 1.1 理论依据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笼统的分析,要针对地区要素禀赋的具体情况、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多方面细致分析,才能得到更具有解释力的模型。产品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1.1.1 要素禀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际产品内贸易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相对需求和预期报酬率,间接引起一国收入分配的改变。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把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移至劳动力禀赋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转移的过程中,原来的生产函数往往会改变,使发展中国家资本要素收益下降,不同性质的劳动者收入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收入差距。假定产品的生产只涉及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中国作为一个非熟练劳动丰富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底6岁及以上人口中只有8.93%的人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中国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工序的承接,会带来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引起不同性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缩小;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中国对熟练劳动密集型工序的承接,则会带来熟练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由此引起劳动收入差距的扩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