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11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依法治国视域下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11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依法治国视域下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周长青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11期 摘 要: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夯实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法治保障,加强农村法治文化的宣传与执法实践,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才能走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困境,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法治文化;现状成因;法治意识;村民自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农村法治建设是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根本保证,是全面依法治国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刻把握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从农村实际出发,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1 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受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安排、传统地域观念、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相对滞后,这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1.1 农村整体法治文化建设滞后。大部分农村地区过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受到忽视。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推动主要仅仅依靠基层司法部门,其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及资源参与较少,造成农村法治文化阵地设施短缺、动力不足。农村法律服务人员偏少,无法形成全面有效的农村法律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法治宣传不深入及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影响,大大制约了农村法治文化的发展。农村司法资源相对缺乏,部分贫困农民不太愿意选择费时费力的诉讼程序,“人情案”、“金钱案”较盛行,司法机关的形象受到影响,法律权威与法治建设力度在农村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1.2 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总体说来,当前我国农民的法治意识仍远跟不上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普法教育开展,法治观念在农村逐渐深入人心,农民也逐渐适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地区农民的法治观念比较淡薄,造成部分农民权利意识模糊、法律主体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农民的“无法意识”、“怕法意识”、“伦理意识”等行为仍是广大农村农民法···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