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基因与猪脂肪酸代谢(综述)-《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20期).docx

  • 0
  • 0
  • 约5.22千字
  • 约 73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SCD基因与猪脂肪酸代谢(综述)-《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20期).docx

  1. 1、本文档共7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SCD基因与猪脂肪酸代谢(综述) 作者:蔡刚志 华再东 毕延震 陈彬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0期 摘要: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催化饱和脂肪酸(SFAs)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的限速酶,在猪等大多数动物中已鉴定出2种SCD亚型(SCD1和SCD5)。这2个亚型的组织表达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其中SCD1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其活性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iRNA、DNA甲基化等因素调控;SCD5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与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但SCD5在脑外组织的功能尚未阐明,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因此,深入研究SCD的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对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SCD基因;限速酶;猪肉;脂肪酸;代谢;基因功能;调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 Q54;Q78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20-0024-05 脂肪组织是动物代谢中重要的产能和储能组织,与糖和蛋白质相比,脂肪具有产能高、占体积小的优势。甘油三酯是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脂肪,多为含16个或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SFAs)及不饱和脂肪酸(UFAs),SFAs与UFAs尤其是硬脂酸与油酸的不同比例能调节细胞膜流动性和信号转导,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膳食中UFAs与SFAs的比例应大于0.434[1],摄入过量SFAs易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2],相反UFAs对人体健康有益。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催化SFAs形成MUFAs的限速酶(图1),特别是棕榈酰辅酶A(16 ∶0)和硬脂酰辅酶A(18 ∶0)形成棕榈油酸酯(16 ∶1)和油酸(18 ∶1),是一个脂肪酸代谢控制的重要靶点。现已鉴别出5种SCD亚型,其中SCD1与SCD5在人[3]、猪[4]、牛、鸡等大多数动物中均有发现,这2种亚型显示出相似的δ9去饱和酶活性[5];SCD2、SCD3、SCD4在小鼠中被鉴定,其中SCD2也在大鼠、裂殖酵母、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大多数非啮齿动物基因组不包含SCD2基因,而是在脑组织中有SCD5表达。 目前在猪上只发现SCD1(基因登录号为396670)与SCD5(基因登录号为100135661)2种SCD亚型,这2个亚型共享66.3%的核酸同一性(cds区)和61.7%的氨基酸同一性。由于MUFAs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被大量利用,SCD作为合成MUFAs的限速酶[6]影响细胞分化[7]、癌症[8-10]和肥胖[11-12]等生理变量,研究SCD对改善家畜脂肪酸组成以及治疗人类能量代谢和肥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3]。 位于内质网(ER)上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催化饱和脂肪酸(SFAs)在第9、第10位碳原子之间引入双键去饱和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膜磷脂(membrane phospholipid)、胆固醇(cholesterol)及甘油酯(triglyceride)的基本元件。 1SCD基因 Bai 等结晶并解析了小鼠SCD1的蛋白质结构,小鼠SCD1呈现一种折叠结构,由胞浆覆盖的4个跨膜螺旋以及用于侧向基底进出产物的合理通道组成。结合硬脂酰辅酶A的酰基链被包裹在胞质结构域的通道中,通道的几何形状和结合的酰基链的构象为去饱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提供了结构基础[14],4个α-螺旋形成的紧密疏水核心折叠起跨越内质网膜的锚定作用[15]。小鼠SCD1(AAH07474.1)、人SCD1(NP_005054.3)、人SCD5(NP_001032671.2)、豬SCD1(AAR87713.1)和猪SCD5(NP_001107750.1)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图2)显示,这5条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分开来看,小鼠、人和猪的SCD1以及人和猪的SCD5的序列相似度更高。由于猪的SCD模型还未出现,因此本文关于SCD1及SCD5的基因功能部分主要参考小鼠和人的研究。 1.1SCD1基因 猪SCD1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16],主要在脂肪组织、大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可作为肌内脂肪沉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17],其基因标记可用于选择猪肉的最佳脂肪酸谱[18]。在个体水平,全基因敲除SCD1的小鼠(GKO)能量代谢加快,表现为脂质氧化增强、合成减弱,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能够抵抗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饲粮诱导的肥胖和脂肪酸变性[19]。Ntambi等利用Cre-lox技术生产具有肝脏特异性敲除SCD1的小鼠(LKO)能够抵抗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带来的肥胖[CM(25],但对其饲喂高脂饲粮后的体质量比GKO明显高[19]。在细胞水平,SCD1活性主要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