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篇:延伸路径虚构运动的认知研究 .docVIP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篇:延伸路径虚构运动的认知研究 .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文学毕业 6篇 内容提要: ? 延伸路径虚构运动的认知研究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 欣赏》的文本分析 ? 如何培养中学生作文的积极心态 ?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 “把”字句中“把”的隐现分析 ?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全文共15572 字 延伸路径虚构运动的认知研究 马杨娟 摘 要:运动 包含运动主体、背景、运动和路径四个内部组成部分,还包括方式和原因这样的外部伴随 。通过对延伸路径虚构运动和真实运动的语义成分进行对比,探讨两种运动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延伸路径虚构运动产生的原因。研究虚构运动大大丰富了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的研究,使英语中的运动 系统更加完整。 关键词:延伸路径 虚构运动 真实运动 语义成分 一、引言 Talmy在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Ι):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和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П):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这两部专著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虚构运动(fictive motion)和运动 (motion event)。通常我们所理解的运动 本身包括真实运动和虚构运动。但笔者认为,Talmy提出的运动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真实运动,未将虚构运动考虑在内。真实运动真实存在,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而虚构运动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以心理空间的方位运动或变化来描述物理空间中静态物体的方位。例如: 例(1)和(2)均以无生命的物体作为叙述的主体。但通过分析可知,例(1)中的道路是不可移动的,之所以用运动动词对其进行描述是因为以人的视线焦点的移动来看道路,其实并未产生真实运动。例(2)中岩石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滚落下山,其位置由山上移动到山下,发生了真实的运动。 二、虚构运动的提出 人类语言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这直接决定了语言表达中真实和虚构的存在。事物的状态有两种:运动与静止。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可知静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因此,理论上存在四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即真实静止、虚构静止、真实运动、虚构运动。目前国内学者李福印、严辰松、李雪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真实运动(即运动 )的研究,对虚构运动的研究则不足。 Talmy(1975)首先注意到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命名为virtual motion,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更加系统而深刻的研究,并将其更名为fictive motion。Talmy(2000)认为,虚构运动是指以动态事物为基本参照点的结构来系统而广泛地描述静态场景的语言现象。他指出虚构运动是语言描写的普遍现象,并对虚构运动进行了系统地分类研究。根据运动路径的特点,可将虚构运动分为以下六种:发散路径型(emanation paths)、图形路径型(pattern paths)、相对框架运动型(frame-relative motion)、临现路径型(advent paths)、指示路径型(access paths)和延伸路径型(co-extension paths)。Talmy指出,虚构运动的产生源于客观世界中的真实运动在人们认知域上的投射。他以人的感知能力为基础,把虚构运动现象界定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个确切动体沿着某一路径进行某种形态的运动,而这一运动本身在认知主体可感知的限度之内。 Langacker(1987)用心理扫描(scanning)理论解释虚构运动现象。他认为,概念化主体通过对事物进行心理扫描来建立该事物的概念化,而该事物的物理位置其实是保持不变的。但概念化主体并未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自己想象的路径上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概念化主体的角色完全是主观的,因此以“主观位移”命名。Fauconnier(2002)把虚构运动解释为真实运动在静态空间关系上的投射,即动态和静态两个空间概念整合的过程。Matlock(2004)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虚构运动的表达过程。目前国内学者对虚构运动的研究处于介绍、引进国外理论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虚构运动表达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对这一现象的称呼不统一。例如,李雪(2009)称之为“想象性运动”;范娜(2011;2014)称为“虚构运动”和“虚拟位移”;李秋杨(2012)称为“虚拟位移”。在充分了解运动 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真实运动与延伸路径虚构运动之间的语义成分的差异以及认知视角下延伸路径虚构运动产生的原因。 三、真实与虚构运动 2.背景能否移动 就背景而言,真实运动的背景是静止不动的,而延伸路径虚构运动的背景既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例如: 3.动词中有无“路径” 根据Talmy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