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10期).docx

  • 0
  • 0
  • 约2.33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不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10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不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作者:王海洋 王为 高进 施洋 王永慧 戚永奎 陈建平 葛兆建 潘宗瑾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10期 摘要:为明确短季棉适宜的施氮量,进行不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中棉所50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大,棉株生育期会略推迟,株高先增高后略降低;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均先增加后略降低。不同施氮量棉株结铃分布总体表现为随着施氮量增加,果枝变长,棉株成铃向上、向外延伸,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上部铃、外围铃的成铃比例,中下部铃、外围铃的比例则相对减少。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棉花产量形成及籽棉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株成铃数、总铃数、铃质量均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增施氮肥使棉花子指略有提高,衣分、霜前花率略有下降。表明适当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短季棉的总铃数和铃质量,从而增加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不同处理籽棉产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江苏沿海地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短季棉施氮水平宜控制在225 kg/hm2左右,该条件下籽棉产量最高。 关键词:施氮量;短季棉;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6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0-0109-05 收稿日期:2019-05-1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100405); 转基因重大专项(编号:2018ZX08009-18B);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CB2019A05); 国家星火计划(编号:2015GA690024、2015GA690026)。 作者简介:王海洋(1970—),男,江苏阜宁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栽培技术研究。E-mail:fnnwhy@163.com。 通信作者:潘宗瑾,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育种栽培研究。E-mail:ww462@126.com。 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地区,是传统的产粮大市,为充分利用棉花无限生长的习性,发挥个体生产潜力,盐城地区通常采取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宽行稀植、大水大肥 、主攻秋桃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1]。特别是杂交棉推广以来,逐步形成了以个体换群体、以时间换空间为显著特点的杂交棉栽培技术体系[2]。在这种栽培方式下,棉花的单株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节约用种量、避免蕾期田间荫蔽等方面十分有效[2],但这种栽培方式的不足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育苗及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增大,三是制钵、移栽、收花环节费时费工成本高,花工多,效益低,且棉花成熟吐絮期长,不利于发展机械化收花[1]。上述栽培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新的生产形势,加之江苏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渠道较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多,劳动力紧缺且成本较高,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棉花生产方式将无以为继。同时,由于棉铃形成的时空变化很大,大量依靠秋桃增产、棉株外围铃比例增加也导致棉花纤维品质降低,特别是纤维品质的一致性差[3]。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受到单株生产力的限制,加之植棉比较效益降低,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棉花生產迫切需要省工简化栽培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省工简化的棉花种植技术十分必要[1]。因此,近年来棉花麦(油)后直播栽培已成为长江流域棉花栽培研究的热点[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粮食安全越来越重要,出现了粮棉争地的矛盾[5]。推广麦后直播棉正是顺应了新形势的需求,短季棉具有生育期短、不早衰的优点,可在麦后直播,利于机械化播种,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不但省工省时,节约了生产成本,还节省了劳动力,且可实现麦棉两熟,不影响粮食的产量,有效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越来越受到重视[6]。王志勇等指出,我国棉花施肥存在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养分施用不平衡,且单一施用化学肥料和氮肥不合理施用现象突出,造成氮肥利用率、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氮肥已成为土壤乃至地下水潜在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污染源等一系列问题[7]。而棉花成铃的时空分布对产量和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最佳成铃部位多结铃是高产优质的关键[8]。为此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短季棉施氮量试验,比较不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和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明确江苏沿海棉区短季棉高产与高效氮肥最佳施用量。以期为短季棉品种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种植、增产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供试品种为短季抗虫棉中棉所5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院所试验场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58%,速效磷含量为 16.5 mg/kg,速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