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围剿的爱-《青年文学家》(2015年31期).docx

  • 2
  • 0
  • 约3.96千字
  • 约 76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冲出围剿的爱-《青年文学家》(2015年31期).docx

  1. 1、本文档共76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冲出围剿的爱 作者:姜兴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1期 1 风和日暖的残冬。哈尔滨火车站。 那时的哈尔滨站还不像今天这样拥挤。月台是洁清的,甬道是明亮的,车厢里显得很宽松。一个年轻的姑娘,手提旅行袋,登上硬席卧车,在靠近窗口的地方坐下来。 姑娘吸引了旅客们的目光。她长得真漂亮,那样年轻,那样素朴,而又光艳动人。她身上一件剪裁得体的小棉袄,罩一件浅灰色蓝格子外衣,身材修长,脸色白皙,留着一头蓬松的短发,气度优雅、娴静,双眼顾盼流波,像是俏丽的江南女子;嘴角挂着一丝倔犟的波纹,又带有北国女儿特有的神韵…… 火车开动了,驶出哈尔滨,向河南开去。从哈尔滨开到郑州,大约一天半的行程。旅客们陷入了各自的离愁或乡思,靠近窗口的姑娘也在默默盘算如何打发这么多的时间。 从车厢的一角传来喧笑声和议论声,那儿自然形成一个小小的语言岛,聚拢了欢快的一群人。姑娘受好奇心的驱使走了过去,只见人们围着一个年轻男子,那人手里拿着一大块橡皮泥,在给火车上的一位穿铁路制服的机修工人塑像。 那大快蜡黄和小块老蓝色的橡皮泥在那个人的手里,成了一大一小两块奇妙的魔方,不一会就把那位机修工人那凸显神情和特点的泥像托了出来,像极了。 对一般的观众来说,像与不像,是泥塑艺术的最高标准,光凭这几下子,就使半个车厢的人叹服。 “还真有点儿本事。”姑娘的心里称赞着。她的目光从泥版上移开,向小伙子投去一瞥,只觉眼前一团乌黑:乌黑的棉袄,乌黑的棉裤,乌黑的鞋子,和一团乌黑的、蓬乱的头发,组成了沉重的色块,像一块铅似地堵在姑娘面前。其中却有一点儿例外,那是小伙子的棉袄钮扣没扣好,一件紫红色内衣的领子伸了出来,歪歪扭扭的,很扎眼。 这位姑娘素喜淡雅,最讨厌黑色;何况,又掺和着过分的鲜艳。两种极端的色调同时出现在小伙子的身上,使姑娘蓦然产生反感:“哼,一个蹩脚泥塑家。连自己衣服的颜色都不会搭配,还学什么泥塑!瞧他那毛头毛脑的样子,大概是个中专生吧,偏要留着两撇小胡子,装成大人样儿——可笑!” 姑娘矜持地走开了。 2 车厢里出现了一位女乘务员,协助旅客安置行李,整顿车厢秩序。乘务员看见姑娘坐在靠近窗口的小座位上,便走过来问道:“同志,您没买卧铺票吧?” 姑娘点了点头:“嗯……” “那没关系。”乘务员热情地说,“瞧,您坐这儿多不舒服呀,也妨碍别人过来过去。这节车厢还有空铺,请跟我来……” 姑娘顺从地跟着乘务员,来到车厢的一角,放好旅行袋,刚刚坐下,不由一皱眉头——那团讨厌的黑色又堵在面前。 显然,毛头泥塑家也没买卧铺票,被乘务员打发到这里了。此刻,他靠在对面的卧铺上,手里依然棒着泥塑板,尽管窗外闪过山恋、河流、田野,皆不舍一顾,一味出神地和着板上的橡皮泥。 姑娘故意侧过头去。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朝泥塑板上张望。她的气度是端庄的、安然的。一个长大成人的姑娘,面对着看起来比自己年轻的男子,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我感觉;两性的成熟期本来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增加了女方的优越感。她俨然以长者的审视的目光,品评着小伙子手工捏出的东西。姑娘的目光像是在说:“车子跑得这么快,你能捏出什么东西!” 小伙子搓掉手里的泥合上塑板,抬起头来,朝姑娘微笑着:“同志,你在哪一站下车?” “郑州”姑娘说。 “出差?还是探亲?” 姑娘摇摇头:“不,我在上学,郑州医学院的。” 小伙子眨了眨眼睛:“开车前,我在车站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送你,是弟弟和妹妹吧?” 姑娘点点头:“嗯。” “为什么不是大人来送你呢?” 姑娘脸上掠过一丝悲戚:“不在了……” 小伙子关切地问道:“怎么……” “我的父母在部队工作,后来都牺牲了。弟妹们被当做烈士子女照顾,送到哈尔滨上学,我趁放寒假的机会去看看他们……” “呵!”小伙子感慨地说:“难怪你们姐弟的关系那么亲密”。 姑娘沉思片刻,忽然想到对方早就在留心自己,观察得还很细致。而自己却对对方一无所知,一味回答单方面的提问,未免太不公平了。她脱口问道:“你上哪儿去?” “许昌,回老家看看。”小伙子说。 “你是个中专生吧?” “不。” “大学生?” “不,早毕业了。” “哪个学校毕业的?” “中央美院。” “呵!”姑娘若有所悟,“难怪你捏得那么像!” 泥塑家笑了笑:“捏得像,并不太難,神似胜过形似。我们讲究以形琢神,那是泥塑家思想、感情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手段的融合……” “这么说,是我不懂艺术了……” “我猜,你一定喜观艺术。” “是的。我喜欢看,看画,看泥塑,也看书。” 他和她转入了艺术的对话,从美学谈到文学,又从文学中找到更多的话题。他们谈到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谈到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也谈到了司汤达的《红与黑》…… 3 奔驰的火车,漫长的旅途,同是一代年轻人,相逢何必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