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普通用卷.docx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普通用卷.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1 1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3.0分) 1.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不是每一场归来都满心欢喜 闫红 小时候读《木兰诗》,最喜欢那个结尾。花木兰载誉归来,爷娘仍在,姐姐没有变得沧桑,弟弟似乎只是长大了一点,东阁西阁的陈设依旧,她还能穿上旧时衣裳。 好像她只是在织布机前打了个盹,一觉醒来,开头让她愁眉苦脸的问题已经解决,梦里获得的东西都还在。有这样一场出走,真是太好了。不出走,不能验证自己的力量;不归来,不能找回初心。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出走与归来。 然而再看别的诗,出走固然不能那么顺滑轻捷,归来也不是从此再没有问题。花木兰是传奇,活在世上的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走到哪里都有问题,在家有在家的问题,出征有出征的问题,归来有归来的问题。普通人的一生就是问题相伴的一生。 《诗经》里有三首诗,描述了关于“归来”的三个层次。 《陟岵》里,那个人在异乡:“陟彼岵兮,瞻望父兮”。他登上高冈,遥望家乡,想象家人都在期待他早点归来。这个疲惫的行役者,把归来视为终极解决方案。 而在《采薇》里,主人公已经踏上归途,但感觉并不美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试着去理解他,哀愁可能是因为梦碎了。这个平平无奇的老兵,没能建功立业,两手空空地归来,只是更加衰老,不知如何自处。 到了《东山》这首诗,这种情绪被展示得更具体。 即将归来,士卒的情感是喜悦的:“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躅,烝在桑野”。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渴望回到日思夜想的家园。到家才发现,归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曾经司空见惯的事物,此刻竟然触目惊心。这里虽然是他的家,但他离家太久,归来,便有一种做了新客的怯怯。 花木兰对家中的谙熟,也许是出于自信,出于在征伐中建立的掌控感。而士卒,出生入死之后,心里落下的,更多是恐惧。就算回到家,战争带来的损伤,也不能像破旧的军服一样被脱下。 最悲伤的归来,还是在《十五从军征》里,一点余地也不留地断了所有念想,只剩空茫。老兵十五岁被征召——应该和木兰从军时差不多年纪,不同的是,他到八十才归来。不知道中间这几十年他都经历了什么,而他的家人也相继化为松柏下一座座坟茔。 在时间里,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告别的人,会永远保持着离别时的样子。也许在老兵心中,妈妈还很年轻,弟妹都还是孩童,家里还洋溢着欢声笑语。当然他也知道,这么多年,他牵挂的那些人大抵都不在了,但总会有人在,代表一整个过去在那儿等着他。 诗中的家园毁弃,兔子钻入狗洞,野鸡飞过屋脊,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物,井边长满了野葵。看到这里,不免悲从中来。而老兵又是什么感受呢?诗里没说,只说他:“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他在做饭,而且很得法,就地取材,将野谷的壳捣碎做成饭,采来野葵煮成菜汤。这个流程是对的,饭比较难熟一点,要放在前面做。也许是军旅生涯已经粗砺了他的神经,也许人类面对现实的能力本来就比想象中强,他需要在失序之上建立秩序,生火做饭正是建立日常秩序的一种方式。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家园的感觉,也渐渐被找了回来。 可他到底没有把握好一人食的量,羹饭热气腾腾,却没有人跟他分享。他走出门,向东看,为什么要向东呢?他期待着,能从某个方向看到点什么…… 他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没有家人的家园,和异乡也没什么两样。不是每一场归来,都心有所归,都满心欢喜。这个老兵的归来,是换一种方式,在继续。 (有删改)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中所引古诗皆出自于《诗经》,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B.作者认为只有归来才能找回初心,否则不知如何自处。 C.选文认为《十五从军征》写出了“行役者”最悲伤的归来。 D.选文深刻揭露了封建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 文章提到“《诗经》里有三首诗,描述了关于‘归来’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哪三个层次?请结合具体段落简要概括。 (3) 品析语言。 ①第9段的“但他离家太久,归来,便有一种做了新客的怯怯”,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加点词语。 ②在阅读过程中,小许同学认为全文最后一句话中的“在”字写错了,应该是“再”字。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4) 文章主体意在表达“不是每一场归来都满心欢喜”,却为何写到“归来满心欢喜”的花木兰?请简要分析。(提示:可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作答) (5) 结合链接材料和“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一句,说说“无言之美”是如何打动人心的。 链接材料: 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朱光潜《无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9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