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与调护.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盆腔炎性疾病 诊治与调护;;第一部分;;;流行病学;第二部分;;病原体;病理变化;第三部分;;13;14;;;;盆腔炎性疾病常见并发症 1.败血症、脓毒血症 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多见于严重的产褥感染、感染流产。 2.肠梗阻 当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引起弥散性腹膜炎时,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3.月经不调 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卵巢炎可引起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4.不孕症、异位妊娠 输卵管炎性阻塞和盆腔粘连,可引起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附《2010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 1.最低标准 子宫压痛或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 (1)口腔温度≥38.3℃; (2)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发现白细胞增多; (4)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存在。 3.特异标准 (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2)经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 (3)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盆腔炎表现。;最低诊断标准提示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盆腔炎,并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多数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有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涂片中见到白细胞,若宫颈分泌物正常并且镜下见不到白细胞,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需慎重。 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盆腔炎性疾病,但由于除B型超声波检查外,均为有创检查或费用较高,特异标准仅用于一些有选择的病例。腹腔镜诊断盆腔炎性疾病标准包括: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腹腔镜诊断率高,并能直接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盆腔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均可有发热、腹痛、血白细胞升高。 2.异位妊娠 均可有腹痛、阴道出血。 3.卵巢囊肿蒂扭转 均可有腹痛。;中医辨证分型;(1)热毒壅盛 证候特点:高热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脓样,质稠秽臭,口干口苦,恶心纳呆,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干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 法:清热解毒利湿。 推荐方剂:五味消毒饮合小承气汤加减。 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蒲公英20g,黄柏12g,大黄10g(后下),厚朴15g,枳实15g,败酱草30g,蛇舌草30g,赤芍15g,牡丹皮15g。每日1~2剂,水煎服。 ;(2)湿热瘀结 证候特点: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可伴低热,口干口苦,胸闷纳呆,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质黯红,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 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推荐方剂:止带方加减。 基本处方:赤芍15g,牡丹皮15g,丹参15g,车前子(布包)15g,泽泻15g,川萆薢15g,败酱草20g,金银花藤20g,毛冬青30g,土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3)气滞血瘀 证候特点: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情志抑郁,嗳气叹息,经前乳房胀痛,舌质黯红,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 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推荐方剂:盆炎方(自拟)加减。 基本处方:当归12g,赤芍15g,牡丹皮12g,丹参20g,香附12g,木香9g(后下),枳壳12g,车前子(布包)15g,败酱草15g,毛冬青30g。每日1剂,水煎服。;(4)寒湿凝滞 证候特点: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治 法:散寒除湿,活血化瘀。 推荐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基本处方:桂枝10g,小茴香6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2g,丹参15g,茯苓20g,白术15g,台乌药12g,延胡索12g。每日1剂,水煎服。;(5)脾虚湿瘀互结 证候特点: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劳累后加重,带下量稍多,色白,质稀,无臭气,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黯,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 法:健脾化湿,活血化瘀。 推荐方剂:完带汤合盆炎方加减。 基本处方: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茯苓20g,白术15g,党参15g,郁金15g,香附12g,车前子(布包)15g,苍术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6)肾阳虚 证候特点: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畏寒肢冷,头晕耳鸣,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少腹坠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

文档评论(0)

清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