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肛管疾病 (讲稿).pptx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结、直肠肛管疾病 Diseases of Colon and Rectum;第1节 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的解剖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肝曲、脾曲) 直径不一 解剖标志: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 回盲瓣的作用 腹膜间位(升、降),内位(横、乙状);直肠、肛管的解剖 直肠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 肛管 上至齿状线、下至肛缘,长约1.5-2cm;直肠肛管肌及其周围间隙 直肠肛管肌肉 ①肛管内括约肌,内环外纵,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形状内括约肌,为不随意肌。 ②肛管外括约肌 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肛管外括约肌组成三个肌环 ③联合纵肌 固定肛管,协助括约肌功能 ④肛提肌的作用 ⑤肛管直肠环的构成及作用 ; 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及其意义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构成的肌环 绕过肛管直肠分界,指 诊可扪及 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 大便失禁;结肠、直肠和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结肠淋巴回流: 肠壁→ 肠旁→ 中间→ 中央;直肠肛管淋巴回流: 上组—直肠上A淋巴结 中组—直肠下A淋巴结 下组—腹股沟淋巴结 ;结直肠肛管的神经 迷走神经支配右半结肠。 盆腔神经支配左半结肠。 交感神经纤维则分别来自肠系膜上 和肠系膜下神经丛。 直肠交感神经主要来自骶前(上腹下)神经丛及盆(下腹下)神经丛。 直肠的副交感神经对直肠功能的调节起主要作用。腹下神经支配射精功能,盆神经丛中含有支配排尿和阴茎勃起的主要神经(勃起神经)。 肛管及其周围主要由阴部神经分支支配,主要的分支有肛直肠下神经、前括约肌神经、会阴神经和肛尾神经。;结肠、直肠和肛管生理 结肠: 吸收水分,葡萄糖、电解质和部分胆汁酸。吸收功能主 要部位:右侧结肠。 储存和转运粪便。 分泌碱性粘液以润滑粘膜,也分泌数种胃肠激素。 直肠: 排便、吸收和分泌功能。 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 分泌粘液以利排便。 肛管: 主要功能是排泄??便。 直肠下端 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 的重要环节。;第2节 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肛门视诊 直肠指检 肛门镜(肛门窥器) 乙状结肠镜 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直肠肛管功能检查 ;检查记录方法 ; 重视直肠指诊!!! 简单但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70%直肠癌可通过指检发现 而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85%是由于未作直肠指诊;纤维结肠镜检查 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 不仅能观察到直肠、结肠的病变,还可行肿 物活检、结直肠息肉的摘除、出血点的止血、 肠扭转的复位、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等 治疗 ;影像学检查; 第4节 结直肠息肉与息肉病 Polyps/polyposis of Colon and Rectum;结直肠息肉(polyps of colon and rectum)是指结直肠黏膜上所有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结直肠息肉病(polyposis of colon and rectum)与结直肠息肉的区别在于息肉或腺瘤数目之分,临床常用标准为100枚以上 ;;Peutz-Jeghers ; 检查方法与诊断 结直肠息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家族性、遗传性息肉或息肉病病人可通过家庭随访和定期检查发现新病人。重要的是息肉的取材和病理学诊断。无特异临床表现,定期(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注意多点取材 治疗 <2cm息肉 结肠镜下切除 >2cm 非肿瘤性息肉 结肠镜下切除 >2cm 肿瘤性息肉 腹膜返折以下经肛门局 部切除;返折以上开腹 或腹腔镜切除;;; 黏膜染色:食管用复方碘溶液、内镜电子染色或胃肠道用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第5节 结直肠癌 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结肠癌发病率 男性:16.6/10万 女性:14.7/10万 直肠癌发病率 男性:11.9/10万 女性: 7.7/10万 死亡率10.25/10万,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五位,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我国平均

文档评论(0)

清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