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标准版).docx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标准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概述】 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心绞痛症状也可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病变以及某些非心脏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窄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停下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诊断要点】 病史询问 有或无上述症状出现。 体格检查 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 实验室检查 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检查糖耐量。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胸痛较明显患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心电图及运动试验 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如出现与症状相一致的ST-T波改变时,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 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铊210)摄取减低。 CT和磁共振显像 多排螺旋CT或电子束CT平扫可检出冠状动脉钙化,但不推荐其作为心绞痛患者的诊断评价。CT造影(CTA),尤其应用64排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MRI)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一步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也有利于治疗决策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对糖尿病、>65岁老年患者、>55岁女性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价值,也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IVUS虽能精确测定冠状动脉内径、管壁结构、斑块性质,指导借入治疗的操作和疗效评估,但不作首选的检查方法。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般防治 控制易患因素。 治疗可加重心绞痛的疾病。 2.心绞痛治疗 (1)药物治疗:轻度心绞痛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合并硝酸酯类药物。严重心绞痛者,必要时加用除短效二氢吡啶类外的离子通道阻滞剂。 (2)介入治疗:对心绞痛症状不能药物控制,或无创检查提示较大面积心肌缺血,且冠状动脉病变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可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对相对高危患者和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PCI缓解临床症状更为显著,但生存率获益还不明确。对低危患者,药物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和改善生存率方面与PCI一样有效。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糖尿病伴多支血管病变、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CABG疗效优于PCI。以往接受CABG者如有症状且解剖适合,可行再次CABG,但风险明显增大。PCI可以作为某些患者再次手术缓解症状的替代疗法。 (4)其他特殊治疗:对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且又无行血运重建可能性的难治性患者,可试行激光血运重建术、增强型体外反搏、脊髓电刺激等。 3.二级预防 (1)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氯吡格雷主要用于PCI(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患者。 (2)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贝特类药物可使用血脂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3)ACEI: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从AC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niandug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各类档案模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