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的改进——说课文稿.doc

《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的改进——说课文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1 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改进——说课文稿 六安市第九中学 杨培来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改进》,我将从实验器材、实验背景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改进要点、实验改进原因及改进方法和实验效果评价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具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注射器、自制耐高温具支试管、导管、橡皮管、止水夹、自制燃烧匙、橡胶塞气球、酒精灯、火柴。 2、实验药品:铁丝、硫粉、木炭、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 二、实验背景分析: 该实验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的第1课时。是学生认识的第一种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学生初步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的开始。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本课题中较多的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更多仪器,并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三、实验教学目标 (1)化学观念: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性;通过对比现象获取“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的知识。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在体验改进实验带来便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3)科学探究与实践: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获取化学事实,能初步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逐渐形成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进行安全规范的基本操作和环保意识,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实验改进要点 1、改进发生装置: (1)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 (2)用具支试管代替锥形瓶; (3)用气球收集多余的气体,也可以起到缓冲的目的。 2、改进性质实验装置:在同一根玻璃管中进行多种氧气性质的实验。 3、药品取用装置改进:由于硫燃烧污染较大,因此自制燃烧匙,这样能更好的控制取用硫粉的量,减少污染。 五、实验改进原因及改进方法: 教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困难: 部分老师为了可以获取持续的氧气,常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但是此方法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不易清理。 老师要进行多班教学时,气体制取量较大,上课制取耽误上课,课间制取时间紧迫,且用集气瓶暂时储存氧气时,经常由于玻璃片的滑动导致气体流失。 在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现象短暂。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优化: 针对发生装置:考虑到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容易出现异常剧烈反应来不及收集气体,反应就很快停止的可能,而实验中至少要4瓶,导致要多次操作才能集满4瓶气体。因此进行了发生装置的优化: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小气球收集多余氧气,并在实验间隙起到缓冲目的,防止发生装置压力过大,再配合使用弹簧夹的开和关就可以实现气体的随用随取(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针对性质检验装置:演示实验整合为在一根硬质具支玻璃管中完成,改为一体化装置,具支处连接一根导管即可用来验证产物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硫,具支玻璃管下端放入少量水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掉落烫坏进氧气的玻璃导管和橡皮塞。又考虑到铁丝的剧烈燃烧对氧气的量要求较高,若玻璃管直径太小,氧气量不够,现象不明显;若玻璃管直径太大,则收集的时间过长且浪费过氧化氢溶液,经过多次尝试,发现玻璃管的直径为1cm时既可满足氧气量的需求,又能满足缩短实验时间的需求,现象非常明显。(细节处理:若是铁丝较细,火星会不够剧烈,建议在自行车刹车线上取一根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六、实验效果评价 本节课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是以一体化实验为基础,借助一根玻璃管,同时完成了“氧气的检验、碳硫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从而实现简化装置、简化操作的实验操作效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具有极强的激发作用。。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