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张介宾中医各家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3)左归饮 (1)配伍特点:纯阴壮水之剂 (2)主治病证:真阴虚而火不旺之证 (3)加减变化 左归丸与左归饮比较 (1)相同点:纯补之剂,治肾阴不足之证 (2)不同点:左归饮纯甘壮水滋阴填精,补力缓,用饮取其急治,适于肾阴不足较轻者;左归丸滋阴中配血肉有情及助阳之品,补力峻,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意在丸剂缓图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4)右归饮 (1)配伍特点:益火之剂 (2)主治病证:命门之阳衰阴胜之证 (3)加减变化 右归丸与右归饮比较 (1)相同点:温肾填精,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 (2)不同点:右归丸较右归饮多鹿角胶、菟丝子、当归,而不用甘草,故其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力更强 左归饮 熟地、山药、山萸肉、 枸杞、炙甘草 茯苓 右归饮 熟地、山药、山萸肉、 枸杞、炙甘草 附子、肉桂、 杜仲 左归丸 熟地、山药、山萸肉、 枸杞、鹿胶、菟丝子、 川牛膝 右归丸 熟地、山药、山萸肉、 枸杞、鹿胶、菟丝子、 附子、肉桂、 杜仲、当归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2.养阴治形,填补精血 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先务。 “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善用熟地——新方186首,含熟地50首 熟地功效:“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浓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浓之药。”“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应用范围 阴虚之证和许多杂症 “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浓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 张介宾 生平简介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因寓所为“通一斋”,别号通一子。 明代山阴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幼而聪颖异常,好学嗜读,于书无所不窥,自儒门六经以及诸子百家,均予考镜。 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字梦石)学习。 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史学、哲学基础 。 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 奇才异士集于侯门,介宾得以遍交其长者。 学风医风 “余少年时,每将用药,必逐件细尝,既得其理,所益无限。”对患者尽心尽力。57岁返乡后专心致志于医药,探隐研秘,医日进而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遇有危证,世医束手,得其一匕之剂,矍然而起。一时谒病者,辐辏其门。 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辨疑而不苟,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注重中医理论的研讨,重视临床实践。 主张医易同源,疗病思想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为中心。 著作提要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历岁三旬,易稿数四,方就其业。 《景岳全书》——晚年力作,是其一生临证经验、学术思想的全面系统的总结。 《质疑录》 ——“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学术思想 一、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 二、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 阐发阴阳学说 (一)阴阳同源一体 1.依据 (1)《内经》“阴平阳秘”,“阳化气,阴成形”;“精归气”,“气化为精” 今本《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的运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调对立、平衡的抽象概念。 (2)王冰:“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 (3)《易经》:阴阳变化之理。 2.发挥 (1)阴阳一分为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2)阴阳互根 “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 “阴既不可无阳,非气无以成形;阳亦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 “精之与气,本自互生”。 ——“阴阳互根”、“精气互生” 阐发阴阳学说 (2)阴阳互根 本自 所伤 互生 互及 人赖以生者 病为虚损者 精 阐发阴阳学说 气 阳 阴 (3)阴阳互藏 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寓阴。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构筑基础和维系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二气升降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阐发阴阳学说 (二)阴阳谐和相济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 人体内脏腑之间、人体与外界之间的生克制化使机体内部、机体与外界保持协调平衡,此亦即“中和”状态。 天地阴阳之道,本自和平,一有不平,则灾害至矣 一、阐发阴阳学说 (三)五行互藏 指五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