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技巧.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技巧;一、媒体记者的提问规律;追索 —— 放大;矛盾 —— 挑战;质询 —— 尖锐; 现象二: 记者找到对被采访人不利的某些事实提问。目的在于问的问题越刁钻,越能表现记者的水平;问的越刁钻,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电视的收视率越高,会带来一系列的利益。;第7页/共40页;假设 —— 陷阱; 案例: 2006年3月4日,人大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大步流星走出会场。早已等在外面的记者将他团团围住。 有记者要求李肇星对陈水扁近来的言行进行评论,李肇星回应说,凡是搞“台独”分裂祖国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有记者又问:“如果有机会当面对陈水扁讲话,你会讲些什么?” 没有任何犹豫,李肇星高声说:“我凭什么当面对他讲话,他是谁?” 在这个混乱的过程当中,脑子要是有一点点松懈,放松警惕,就有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当面告诉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果真如此,那某些新闻媒体就可能会大肆宣扬,中国外交部长将要和陈水扁会面。;极化 —— 不当推测;推理 —— 归纳演绎;强加 —— 强迫回答;反复 —— 聚焦一点;过渡 —— 不屈不挠;偏执 —— 主题先行;二、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的思维空间;问小答大 & 问大答小;简约;说东道西;三、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的思辨;无答之答 并非所有来自记者的提问就一定都要回答得很具体、很明确。有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不提供明确的信息。但是,多数情况下,不能草率地说不回答,还是要说点什么话的,这样的回答实际上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什么也没有回答,有时还略带有幽默的色彩。 ;反话正说;新闻发言人回答复杂的提问,要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陈述后的提问,新闻发言人可以直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适当提及对方花了大量篇幅叙述的新闻事件。 2、面对一题多问的提问,本质上是问一个问题。新闻发言人可以按一个问题来回答,也可以按说主次顺序分别来回答。 3、面对多个问题,新闻发言人只有逐个回答,可以按提出问题的顺序进行回答。 4、面对复合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按照我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寻找一个主要的方向重点回答,这要以我的立论为主。二是理清头绪,逐一地回答复合问题中的各个要点。 ;反问掩护;化被动为主动 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要幽默,幽默是一种主动地表达。幽默能够使凝重的气氛轻松下来,能够化解尴尬,是自己摆脱被动。; 第一步接题,新闻发言人开口先说自己熟悉的相关背景情况,可以顺着记者的提问和思路展开。这是缓冲的第一步,过渡的一步。这说的是不费心思的内容,说的时候另一半心思再考虑回答的思路,一边说一边引导自己的思路。 第二步入题,新闻发言人在第一部的引导下,构思相对成形时进入主题,开始正面回答和阐述。可以分为几个点,一个点一个点阐述,力求回答结构完整,内容充分,构思巧妙。 第三步结题,新闻发言人对前面的回答进行概括,说好结束语。如果感到有必要,还可以在原来阐述的基础上在扩展一些内容,扩展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要过分挥洒。;四、提问与回答中的“你来我往”;要求记者重复问题;还击不当提问记者 批评教训某些带有偏见的提问 防止记者扭曲报道 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记者讲话要逻辑谨慎,清楚明白,要给记者难以走样的信息。强调好自己的关键词,提出明确的口号,以突出的方式吸引记者的注意力,给记者留下强烈的印象,防止自己的话语被肢解、被变异、被歪曲。;防止误区;从发言人自身角度;熟悉媒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足准备;二、增强媒体亲和力; 2. 站在百姓角度评说,从受众的利益分析;良好媒介形象;留意小动作;Thanks;参考书目;感谢您的观看!;内容总结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技巧;一、媒体记者的提问规律;追索 —— 放大;矛盾 —— 挑战;质询 —— 尖锐; 现象二: 记者找到对被采访人不利的某些事实提问。目的在于问的问题越刁钻,越能表现记者的水平;问的越刁钻,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电视的收视率越高,会带来一系列的利益。;第7页/共40页;假设 —— 陷阱; 案例: 2006年3月4日,人大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大步流星走出会场。早已等在外面的记者将他团团围住。 有记者要求李肇星对陈水扁近来的言行进行评论,李肇星回应说,凡是搞“台独”分裂祖国的都不会有好结果。 有记者又问:“如果有机会当面对陈水扁讲话,你会讲些什么?” 没有任何犹豫,李肇星高声说:“我凭什么当面对他讲话,他是谁?” 在这个混乱的过程当中,脑子要是有一点点松懈,放松警惕,就有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当面告诉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果真如此,那某些新闻媒体就可能会大肆宣扬,中国外交部长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