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课程学习.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一、热爱新闻事业,有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的献身精神。二、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三、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四、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六、有熟练的业务才能。第1页/共26页第一页,共27页。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一、新闻职业道德的标准1、职业理念2、职业态度3、职业纪律4、职业责任第2页/共26页第二页,共27页。 二、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状况1、《媒体从业人员生活状况调查 》新浪网2004年公布了他们于2003年11月进行的《媒体从业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了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尽管网上调查(单项最多的有效问卷1717)难以代表整体,但是调查的结果还是不能不让人震惊:被调查的新闻从业人员中43%没有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他们中享受病假的仅占10%,享受产假的仅占7%。第3页/共26页第三页,共27页。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一半以上的新闻工作者处于患病、亚健康状态。消化系统疾病、颈椎病、眼部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记者中发病率极高,由此可见记者健康大都“透支”。调查表明,记者们不同程度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为:健康20%、亚健康45%、前临床状态(重度亚健康)24%、疾病状态11%。 第4页/共26页第四页,共27页。 2、《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调查报告》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关于2003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调查报告》(在全国55家传媒回收问卷1061)在2004年发表,报告了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对于记者拉广告,16.8%同意,56.5%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近四分之三;对于为自己的栏目或节目拉赞助,26%同意,54.1%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五分之四强;对于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12.1%同意,54.2%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三分之二;第5页/共26页第五页,共27页。 对于接受被采访方用餐,21.5%同意,62.8%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六分之五强;对于接受被采访方免费旅游,10.7%同意,55.1%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近三分之二;对于接受被采访方现金馈赠,6.3%同意,40.5%态度暧昧,这两部分占整体的近半数;对于记者为企业公关,9.9%同意,42.8%态度暧昧,这两部分超过整体的一半。 第6页/共26页第六页,共27页。 与1997年在全国、2002年在上海的同类调查对比,情况差不多,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和对于基本职业规范的遵循状况,仍然十分低下,没有前进一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开始显露。比如,08年10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煤矿瞒报, 真假记者排队领“封口费”。11月6日查明“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涉案金额31.93万元。记者生活状况的无保障,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会是惟一的原因。关注我国新闻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将成为以后的一个重要话题。 第7页/共26页第七页,共27页。 3、传媒职业道德缺失的14种表现传媒的编辑部门与广告、发行或经营部门混岗。有意将广告与新闻栏目(节目)或其他节目混淆。 与企业合办传媒的新闻性栏目或节目。 受贿无闻。假新闻。制造“媒介事件”。第8页/共26页第八页,共27页。 无偿享用被采访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各种方便。 侵犯公民的各种隐私权。“媒介审判”。 偷拍偷录成风。 拒绝更正与答辩。恶炒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无人性的冷漠新闻。虚假广告和低俗广告。第9页/共26页第九页,共27页。 这些新闻业界的现象和当年发表的调查都表明,我们的记者在竞争中,丧失基本的职业精神,缺乏职业规范的约束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成为传媒健康发展的瓶颈。第10页/共26页第十页,共27页。 4、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发生冲突2005年,厦门《东南晚报》记者柳涛在雨中等待近一小时抓拍到骑车人摔倒的系列照片,再次引发人们对记者职业行为边界的思考。 第11页/共26页第十一页,共27页。 第12页/共26页第十二页,共27页。 第13页/共26页第十三页,共27页。 最初赞成和批评的意见在新浪网上一半对一半,后来批评意见上升。研究者认为,救人第一、拍摄第二应是摄影记者的不二法则。当事的记者编辑对一个骑车人摔倒本身不当回事的冷漠心态需要警醒。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位记者具有很高的新闻敏感,他作为普通公民没有义务站在风雨交加的马路上提醒路人当心水坑。第14页/共26页第十四页,共27页。 新闻学者:新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