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x

一剪梅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剪梅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 课题:一剪梅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杨育馨 授课时间:2021年10月20日 一、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创作风格; 2.熟读并背诵全词; 3.学会赏析诗句、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 4.体会表现的“愁”,学习对比赏析; 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过多地讲解说明,而是要让让学生讨论发言以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四、教学方法 朗诵法、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展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对比赏析; 2.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给环节要注明预设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观看视频《中华勤学故事之李清照》引入李清照。 播放PPT 观看PPT 了解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幸福生活,为理解诗歌做准备 二、作品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幻灯片),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李清照(1083-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词风活泼秀丽,语新意隽,清丽、明快。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字字血泪,声声呜咽,凄凉、低沉。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集》。 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 播放PPT 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 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 对有个全面了解 三、解题--关于“一剪梅”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展示ppt 学生做笔记 了解词牌名 四、诗词朗读 1.结合课文下方的解释,自由朗读; 2.结合教师所给节奏与提示,有感情的朗读; 3.听名家朗诵。 4.全班齐读。 教师纠正读音 播放音频 学生诵读听读 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五、作品鉴赏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呢?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老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文案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2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施工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