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x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T/CNAS 23─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术语和定义1目录CONTENTS缩略语2评估4基本要求3俯卧位期间护理6并发症预防7实施要点5 31、术语和定义一种俯卧于床上的体位姿势。俯卧位机械通气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42、缩略语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镇静-躁动评分RASS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体外膜肺氧合ECMO镇静-躁动评分SAS行为疼痛量表BPS 53、基本要求应遵医嘱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俯卧位技术。每次实施俯卧位操作时,均应有医生在场。应备好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护理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时,隔离要求和操作者的自我防护应符合规定。 64、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模式患者的管路种类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报警限设置等参数管路固定情况 74、评估应使用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高风险部位应使用减压工具或器械进行保护。应使用RASS或SAS表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维持RASS评分-3~-4分或SAS评分2分。应使用CPOT或BPS评估患者的镇痛状态,维持CPOT评分0分或BPS评分3分。应保持气道通畅,双重固定气管插管,维持气囊压力25~30 cmH2O。应充分清理口鼻腔、气道分泌物,呼吸机纯氧通气2 min。 85、实施要点应由至少5名操作者执行,人员分工及职责。若患者正在接受CRRT、ECMO等治疗,宜增加操作者1~2名。应去除患者前胸位置的电极片,宜保留有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翻身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宜选择最重要管路的对侧作为翻身方向。1 号位(头部)由高年资护士担任负责固定人工气道导管、发号施令及指挥2 号位(右上)负责预留足够长度的输液管,确保翻身过程中的用药安全3 号位(左上)负责预留足够长度的监护仪导线、呼吸机管路的安全、生命体征的观察4 号位(右下)、5 号位(左下)负责固定同侧引流管,避免受压。沿患者身体纵轴线方向放置引流管,将引流瓶及引流袋置于身体外侧,将尿袋置于患者两腿中间 95、实施要点翻身过程中,应由1号位操作者发号施令,指挥整个翻身过程。将患者向翻身方向对侧平移至床沿;由平卧位调整为90°侧卧位;由90°侧卧位调整为俯卧位。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左右双侧同时夹心式卷曲翻身单并固定患者。 105、实施要点在背部对应位置贴电极片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应开放所夹闭的管道,保持全身管道的通畅及固定。应确定人工气道固定通畅,并保持有效通气。 116、俯卧位期间护理人工气道通畅情况应保持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人工气道,密切观察人工气道通畅情况。意识、瞳孔、呼吸机参数应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1 h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呼吸机参数。镇静评分应使用RASS或SAS评分量表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为-3~-4分或SAS评分为2分。 126、俯卧位期间护理镇痛评分应使用CPOT或BPS评分量表监测患者的镇痛深度,维持COPT评分为0分或BPS评分为3分。。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宜调整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床头抬高10°~30°。眼睑闭合应避免眼球受压,眼睑应保持闭合。 137、并发症预防翻身前,应检查管路固定情况。翻身结束后,应立即检查所有管路是否固定且通畅。管路应预留足够的长度,必要时使用延长管。翻身过程中,操作者动作应保持同步,避免不必要的管路牵扯。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宜每2h检查管路固定情况。非计划性拔管 147、并发症预防宜使用幽门后喂养。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翻转至俯卧位前,应暂停肠内营养,并监测胃残余量。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应避免腹部受压,每次调整体位后均需检查腹部受压情况。反流与误吸 157、并发症预防应每2h进行左右侧卧位翻身,角度为15°~30,躯干朝向应与头部朝向保持一致。应每2h观察压力性损伤高风险部位皮肤的受压情况,检查受压部位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应悬空鼻尖、腹部、女性胸部、男性生殖器等易受压部位。压力性损伤 167、并发症预防应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监测。应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应避免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进行俯卧位翻身。俯卧位通气期间,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搏骤停及气管导管异位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紊乱 17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体位摆放示意图患者头偏向一侧,面部同侧上肢应平于或稍低于肩的高度、肘部自然弯曲、掌心朝向床面、保持肩关节外展且前举不超过90°,后枕部同侧上肢平行置于身体侧方。双小腿下垫软枕,膝关节使用减压工具保护,足趾避免受压 18仰卧位到俯卧位的翻身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THANK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荣获江苏省品管圈二等奖,擅长护理查房,读书报告,ppt美化以及品管圈的制作。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