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立德树人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立德树人》.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立德树人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立德树人》.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有很大优势。这也是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之一。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著名哲学家亚斯帕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成为教育的主体,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身作则是无声的教育,它以模范作用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打动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道德和法治教师要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道德和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用语言教学,潜在地影响学生。教师以身作则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教师每天盯着几十个人的眼睛,最先看到的就是教师的服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穿奇装异服,服装要整洁,根据自己的职业,用朴素高雅整齐的服装训练学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充分发挥典范作用,教师不迟到,不乱扔垃圾,不吐痰,对学生的教育态度谦逊,自然而庄严。这种言行深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其次,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在讲解《少年有梦》一课时,可以引用道德模范的生平事迹,如匡衡、孙康、陈平的事迹,引导学生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学习道德模范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构成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动力。“人民有信心,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新时期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在学习我与国家和社会时,在了解国家基本状况的同时,通过播放国家发展路程的视频资料、讲解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道德和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理解当前美好生活的到来不易。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教育状况。例如,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美好生活的到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师不仅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确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道德和法治教师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资料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职称证、心理咨询师证持证人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11日上传了教师职称证、心理咨询师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