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培养课题研讨会会议记录.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量感培养课题研讨会会议记录 苔色终年绿,藤花四月齐。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研习好时节。4月19日,我们相遇在**市**实验小学,共赴一场数学教学“盛宴”——**市2022年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研讨专题:学生“量感”的培养——基于“能力为本,深度学习,整体视角,整合拓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采用现场上课,向上观摩的形式进行。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有**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平国强老师、**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来**老师、**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顾志能老师、**市**实验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翼文校长等。 活动先由7位老师带来精彩的课堂展示,最后平老师进行评课及观点报告。“量感”的培养需要慢镜头,那就一起来随着这些镜头来领略今日精彩吧~ 一、课堂风采,思维碰撞 【镜头1】 第一节课是**市学军小学**老师带来《比质量——克与千克》一课。陈老师组织“掂”、“称”、“比”、“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质量的轻重。整节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丰富的活动中,动态建构数学体验,以“使用秤→少用秤→不用秤”的任务推进,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镜头2】 **师带领学生从数豆子出发引领学生进行了另一种路径的《克与千克》的学习。万老师有效地组织学生通过?“掂”、“找”、“称”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借助细分的操作,沟通十进制关系,由千克到百克到十克再到克,借数感生发学生的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1000克=1千克”。 【镜头3】 **市**学校的许含英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认识毫米》一课。许老师从测量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长度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多出的一小段,怎样知道它的长度?通过看、摸、比、画、找、估、量等系列活动,建立1毫米和5毫米的表象。在估测和实践体会中,学生逐步积累量感,感悟度量本质。 【镜头4】 **渔浦小学的**老师呈现了《认识面积》的课堂。通过借助多样的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对面的认识,促进面积概念的理解。在生生互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利用不同的素材进行拼摆,层层剖析优化,突破教学难点。 【镜头5】 **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执教的是三下《面积单位》一课,王老师的课堂大气不失扎实,活动多样不乏深度。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允许学生自由寻找活动材料,积累丰富的面积测量经验。最后,从“确立标准”,到“优化标准”,再到“统一标准”,跳出学科,建立生活中的度量价值观。 【镜头6】 **市大关小学张**老师执教的是五下《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张老师的课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起点和经验,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1cm3,1dm3,1m3的大小,在头脑中建立物体体积大小的表象,在合作中学会质疑,在讨论中学会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在活动与实践中丰富经验,发展量感。 【镜头7】 ****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的李**老师展示了《1千米有多长》一课,李老师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将“1千米”形象化;然后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估计“1千米”,并用Pad验证,在多次估计、测量、比较、调整中,深化1千米的长度表象。 二、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活动的最后,平国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议量感及其培养》的讲座。平老师从学情出发,揭示日常教学中量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顽疾”。平老师先全面的介绍了量感的含义,将数感与量感进行了区分和联系,提出量感的培养是高于知识层面的数学本质理解,高于技能层面的数学思维活动。如何培养量感,平老师提出五个策略,为大家的教学指明方向,捋清思路。 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修正的过程,必须以量的积累为基础。虽然量感是一个新概念,但我们的理念和行动一直走在前沿,愿我们一路满怀希冀,从容前行,保持教研的热情,收获更多的教育幸福! 三、捕捉那认真的身影 疫情犹在,但无法阻挡全市数学老师参与教研的热情!线上线下,听的都是津津有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