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课件.ppt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内 容 一、 《规范》的修订以“爱”与“责任”为核心 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三、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一、《规范》的修订以“爱”与“责任”为核心 《规范》共有六条基本内容,“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二)责任是教育的脊梁。教师的责任心撑起民族的未来 责任心是驱使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教师的责任心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节上。有责任心的教师能够主动关注学生。教师的责任心就是想为学生想,做为学生做。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感慨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 个人采用的方法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教师的责任关系到教育成败,教师对学生多一份关注,比对学生漠不关心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一旦具有了责任心,就能够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就能够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教师的全部职责,就是点燃学生生命中的理想和希望之火,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并调动自身的一切能量和智慧,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 李桂林和陆建芬是2008年感动中国的支教夫妻。42岁的李桂林是四川凉山二坪村的教师,妻子陆建芬是代课教师。由于小学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孩子们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因此每次放学、上学,李桂林夫妇都要把孩子挨个儿安全地送过云梯,18年如一日。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强调师德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绝不是对师德标准的拔高。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事业感,才能让爱的阳光洒遍学生心灵的每个角落,才能担负起培养民族栋梁的重任。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规则。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范》充分体现了“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把“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写进来,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倡“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视为成长中的独特个体。 《规范》增加了“终身学习”一项,把教师的发展提升到师德建设层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把教师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无限可能性和可塑性的独特个体。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和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就会把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视为同一过程,就会时刻从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育人的角度审视自身,就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此次修订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内涵,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良的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教育规律的客观性,使得教师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外历史上许多优良的师德传统也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继承和发扬。 如,《规范》完整地保留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两条,也保留了原《规范》的众多基本精神,如拥护社会主义,依法执教等。 《规范》还表现出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如“爱岗敬业”条目中并未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奉献”,而是采用了“乐于奉献”,因为“无私奉献”的道德标准高于人性的基本要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另外,师德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又总是不断打上时代的烙印,体现时代

文档评论(0)

158****994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林辰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4LRAJ9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