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诚实的孩子 一个国王因为没有继承人,就发了一大堆种子给国内的所有的孩子,说谁种的花漂亮就选谁做继承人,结果到了秋天,全国的孩子的花盆里种满各式各样的鲜花,只有一个小孩的花盆里什么都没有,并不是他不热爱劳动,他也每天向花盆洒水,浇肥,可就是没看到种子发芽。最后国王选了他做继承人,原来啊,这些种子都是炒过的,都不能发芽的。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出面“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六尺巷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孟母戒子 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孟母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母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贞观之治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对韩国、日本等国乃至世界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可谓是“平天下”了。 唐太宗的治国方针是唐朝盛世的基础。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激趣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来学习曾子的另外一篇著作《大学之道》。第二单元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4课《大学之道》 素养目标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目录第二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文化常识诵读感悟文本探究艺术感悟第一章文化常识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了解曾子儒家五圣 至圣孔子 复圣颜子(颜渊)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孔子孙子) 亚圣孟子(曾子弟子)啮指痛心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曾子轶事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何谓“大学” 博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朱熹大学三纲领大学八条目《大学》的影响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它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