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小题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变式题1基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春江流水寄托离别之情,借眼前景传递离别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B.颔联选择凝聚着别意的大雁和船帆,将二者加以对照,将离愁别绪推进一层。 C.尾联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和朋友一起赏明月,共同听渔歌。 D.这首诗风格平实质朴,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把寻常题材写得真挚动人。 【小题2】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小题1】C 【小题2】①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沙草望向远方的山峰,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变换不同的视角使画面增添了层次感。②两句诗选取不同色彩入诗,既有雨后嫩绿的小草,又有云开后青色的山峰,画面丰富。③乐景衬哀情,作者写在清新明丽的背景下仍难舍别离情,哀情倍增。 【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分析错误,尾联是虚写,是诗人设想与朋友离别后,就没有人和自己一起赏明月,共同听渔歌了。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能力。本题可从诗歌内容,描写角度,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答。内容上,诗的颈联描写了雨后嫩绿的小草,云开后青色的山峰,画面色彩丰富。描写角度上,诗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先描写近处的沙草,再描写远方的山峰,使画面增添了层次感,使画面更美丽。表达技巧上,作者借美丽的画面反衬别离的哀情。思想情感上,作者借眼前清丽的美景表达难舍之情,使离别的情感更加伤感。 变式题2基础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气亲切洒脱,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小题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