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方平原地区 南方丘陵 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多分布在绿洲上 分布在河谷地区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的谷地中的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 要原因是岩层 ( ) A.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 (2)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 件应该是 ( ) A.地质灾害少 B.土地可以耕牧 C.河湖密度大 D.旅游资源丰富 A B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图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 形 平原 山地 水文 地质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尽可能从背斜部位穿越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人 文 因 素 经济 因素 社会 因素 技术 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2. 在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 (120.5°E,28°N)到B城的公路,分 析回答(1)—(2)题。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 方案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对应训练* C D 想一想: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图4-8 中国地势三大阶梯 图4-9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 最小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 因为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因而交通线路线较多,密度也最大; 第一第二阶梯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因而为交通线路稀疏。 活动 1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 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1.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多呈”之”字形分布 2.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 活动2 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 举例说明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课本图4—5和图4—7前的阅读材料应认真读,同时仔细分析图,可以从图4—5及所给材料中提取出的信息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所在省、地形、河流水文特征、居民、民族等,加深对该聚落认识;读图4—7及图前材料可以提取出的信息有:塔里木盆地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聚落分布形态,为何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等,可使我们对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聚落分布加深认识。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

文档评论(0)

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