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一等奖 公开课PPT课件.ppt

合理利用网络一等奖 公开课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 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 掌握在网络交往中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传播网络正能量。 3 知道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学会信息节食。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提示』 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等等。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一、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提高媒介素养,完善自我。 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②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一、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网瘾引发的各种问题 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一、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一间在地震中受损的房屋 震后松潘至九寨沟的 观光公路出现裂缝 省道301线九黄机场至 漳扎镇塌方路段 进沟公路上落石满地 火花海(地震前后) 1.网传“震区房屋倾斜”照片? 【传闻】8日晚,一些地震现场图片开始流出,其中,一张“大楼倾斜”的照片在网络热传,有部分网民称此图系九寨沟地震现场照片。 【真相】记者核实发现,网传“大楼倾斜”照片的事发地为台湾高雄,照片记录的是2010年台湾高雄地震场景。 2.多地天空惊现 “地震云”? 【传闻】四川地震发生后,西安、郑州等地部分网友在网络纷纷晒出“地震云”的照片,称“地震云”能够预知地震的发生。 【真相】四川省地震局8月4日援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汀的研究表示,“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驳。中国气象局也曾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 3.地震局援救中心向市民征集救助金,承诺双倍奉还? 【传闻】有部分网民表示收到地震局救援中心发来的呼吁捐款短信,短信中提到,请市民将钱打入某账号,该款项将全部用于四川地震救灾,同时,承诺灾后将双倍返还捐款金额。 【真相】8月9日,多地网警对此信息进行辟谣,称系骗子欲借地震灾情骗取钱财,广大网民请不要轻信面的信息,一定要仔细甄别,防止上当受骗。 4.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①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③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 参与者。 一、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注意信息出处 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辨识信息内容 及时关注官方信息,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关注官方信息 对于无法辨识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向他人求助 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信息源进行多方验证。 对信息多方验证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做“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含有明显丑化小林同学的意味。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推出“两会来了 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许多网民踊跃参与,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该活动“为网友畅叙心声构建了便捷通道,为了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