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导学案 2022-202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峨日朵雪峰之侧》导学案 2022-202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2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昌耀及诗歌特点,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感受诗歌意境美。 二、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 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曾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伤后转入学校读书。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 1979年到青海作协工作,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很深,其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昌耀由于长期生活在青海地区,其作品带有青海高原的民风民情和高原气质。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借鉴了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探索的成果,从民间文学中得到了许多滋养,又吸取了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中的有益经验。昌耀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有着鲜明的个性风格,史学界有“昌耀体”的说法。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其短诗中的精品。 2.作品背景 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8月2日,196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曾写下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早已提前进入冷寂和沉闷的状态,所以此时的昌耀可以在写作诗歌时摻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摩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机缘。昌耀的诗歌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这首短诗而言,诗人一方面在观照和描摩外在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以此为通道,走入自己内在的世界,观照和揣摩自己的心理时空。 3.解题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4.知识链接昌耀体 昌耀体:自觉的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他形成了一种独异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如果挪用诗人西川对他自己的一个说法“西川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昌耀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也正是以这种“昌耀体”,昌耀对其“早期诗”进行了重写,而重写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把早期盲目的写作纳入到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中来。 “昌耀体”的明显标记,首先来自与汉语言传统资源的接通,由此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和调性,带来了文白之间的句法张力,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 5.基础知识 (1)字词注音 石砾( ) 铆钉( ) 揳入( ) 罅隙 ( ) 彷徨( ) 嚣鸣( ) 锈蚀( ) (2)解释词语 揳入: 罅隙: 6.诵读指导 《峨日朵雪峰之侧》有众多审美意象,也有大量的动词,整体句式整散句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明确停顿,抓住重音,把握语调,控制节奏,才能更好的传达诗歌的情感。在主语和动词的地方我们一般重读,在叹词的地方一般要语调上扬,在句末的地方有的地方要下沉有的地方要上扬,节奏要更加舒缓。 7.研习探究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诗人说我“惊异于”,诗人惊异什么呢? (3)诗人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的? (4)对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这样的描写产生了怎么的效果? (5)诗人不去细致地描写“雄鹰或雪豹”这样大的意象,却写“蜘蛛”,有何意图? (6)“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句诗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鉴赏】 1.(重点)本诗首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有何丰富含意? 2.(难点)诗中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何作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3.(难点)作为抒情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与《红烛》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异同? 二、文本特色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视听结合 对比反讽 (1)视听结合,画面壮阔。 诗人在描写壮丽的雪峰日落的景象时用了一个婉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向,来表现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罳鸣,如军的喊杀声渐远而去。这一听觉形象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不但可以引发读者心理上的紧张,还可以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感。 (2)对比手法,形成反讽。 强大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