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辉: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docx

李云辉: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从《清明上河图》看宋朝教案 ——历史活动课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方案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李云辉 一、 学习目标与任务 1、 知识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简况 通过此图了解北宋有关的社会情况 2、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分析图像资料 展开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 认识我国宋代的城市繁荣与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的关系认识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认识我国文化遗产的价值,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二、 教学思路 巧妙发挥多媒体资源的功用,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学会观察图像,感受历史,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教学流程为: 人文资料导入——问题启发——讨论探索——得出结论——总结认识三、 学习资源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选择 Web 教室 √ 校园网 √ Internet 网城域网 其它 学习资源内容 四、 教学过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古诗文导入时间 2~3 分钟 1、播放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带学生朗读。2、提问:“这首诗描述清明节的情景是怎样的? ”3、播放《清明上河图》,设问:“这是描写清明节的一幅画,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画中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 ”导入新课 1、 诵 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情境 2、 回答老师提问,进入学习情境师生互动探索学习的过程 时间约 30 分钟 A 简介《清明上河图》 1、播放《清明上河图》之一及有关文字材料,设问①此图作者是谁?②描述的是哪一朝代哪一地方的景象?学生回答后,介绍文字材料 2、显示北宋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东京的位置,并说出今天的地名 3、显示练习题 :此图属于a 山水画 b 花鸟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B 依图分析图片反映的北宋社会风貌 1、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一 引导学生观察桥和人,设问:“此图反映了东京怎样的人口状况,桥梁结构、河道水流情况?” 3、 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二,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建筑,城市树木,骆驼。设问:“① 东京生态环境怎样?从图中找出依据②城市建筑风格怎样?③东京出现了骆驼及少数民族 人说明了什么? 4、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之三,引导学生观察船舶运输。设问: “A 此图反映北宋运输业有何重大特点?为什么? 显示东京河运图,学生找出东京河运路线 此图反映北宋的造船技术怎样? 5、屏显《清明上河图》局部之四,引导学生观察街市、店铺、交通工具、住宅。设问: “①此图反映了北宋商业状况怎样?②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③住宅区与商业区是分开的还是交叉的?有没有娱乐场所? 1、 阅读文字材料,用心观察 2、 与地理结合,动手动脑,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经观察、讨论得出下列结论:北宋东京①城市繁华,人口众多②桥梁大多是木结构 ③河道水流急,流量大 学生协作学习,师生互动,得出下列结论:①东京生态环境良好,依据是古木苍天,树木茂密②建筑风格独特并辨识三幅建筑图,指出哪一幅属于北宋建筑风格。③宋代各少数民 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学生讨论得出: 特点:河运发达,船舶运输量大。原因:a 水运造价低,运输量大 b 北宋由于西部战乱多,陆运受阻,水运开始发展。 北宋造船技术高超,居世界领先水平。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北宋商业繁荣,交通工具有:马车、轿子、船舶等。有娱乐场所。住宅区与商业区是交叉的。人们生活非常方便。 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古代上层的社会生活,接下来我们看看宋朝的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学生看课本 32 页)。关注下北宋时期 (1)组: 2 组: 3 组:4 组:5 组 :(场面气氛热烈有序) 放映“水浒传” 影视片段。 的都城汴梁会是什么样子的都市呢?市民是怎么样 (2)(大多数同学):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作者凭对生活的细致入 出示 《清明上河 (1)、刚才每位同学都被影视吸引而且入神, 请大家来看《清明上河图》摹本,要求全班分成 5 微的观察。 例 1:学生模仿画面 图》摹本实物。 组,以组为单位,同学依次看摹本(只看一次), 中的挑担。 展示 )、宋代的世俗 每组选两个人把了解到的面画内容写在黑板上,最 例 2:学生模仿画面 多的胜出。(时间 1 分钟) 中的卖东西的人。(两个 《清明上河图》标注: “挑担、买 生活 (2)、黑板上同学们写出的,真多!画家张择 端描写北宋京城汴梁各个社会层面生活的人,人物的服饰、发型,室内的家具陈设,建筑形式、交通 工具等都是有生活依据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形 象的历史记录,作者凭什么?我们要注意这些细节, 大家能否举些并导演你们生活中的与画面近似的例 店主一个顾客) 例 3:学生模仿画面中的店里的“小二”。 例 4:?? 卖?” 拍摄同学“即兴表 演”。 子吗?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