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健康宣教(1).ppt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发热健康宣教 儿科 目录 一、什么是发热,发热的病因 二、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三、小儿发热的护理 (降温、用药、饮食护理) 1、发热的定义: 发热,又称发烧,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临床分级: 低热? :37.3-38.0摄氏度 中等热:38.1-39.0摄氏度 高热? :39.1-41摄氏度 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 什么是发热 1、第一位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发热的首位原因,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及全身性或者是局灶性的感染,都可以引起发烧。 在这其中以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麻疹,水痘等等疾病引起的发热。 2、非感染性因素同样也会引起发热,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血病,淋巴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等,都可以引起发热。 哪些疾病会引起发热 3、还有一种发热叫中枢性发热。 某些致热的因素,会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称为中枢性发热,包括以下几点,比如, 第一,物理性的中暑引起的发热。 第二,化学性的,比如安眠药中毒也会引起发热。 第三,属于机械性的,比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等原因。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的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引起发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1、测量体温前应先检查体温表是否有破损,而且水银柱应该在35度以下。取放体温表与甩表时要保持空间,不触及其他物品,以防损坏水银端。 在查看度数时,手不能抓水银端,应使体温表与视线平行,轻轻来回转动体温表,就能看清水银柱上升的度数。 2.腋下测量法。解开衣服,先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去腋下的汗水,将腋表的水银端放于腋窝的部,水银端不能伸出腋窝外,体温表与皮肤之间也不能隔着衣物,然后夹紧腋窝(曲肘关过胸),5分钟后取出。 3.测温前若有运动、哭闹、进食(或吃奶)、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体温均会受影响,应休息20分钟左右再测量。 4.但对于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应选用其他测量方法(如口温或肛温等) . 体温在每天不同的时间,也不一样:每天体温早晨最低,而到中午或者傍晚时最高(每天体温可能向上波动0.5~1℃),如宝宝早晨体温可能36℃,傍晚体温可能会升到37 ℃。 小儿发热护理 1、及时降温处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 2.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食。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3000ml为宜,以补充水分并促进代谢 产物的排出。 3.需休息减少活动 4.退热期及时擦干汗液防止受凉。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降温措施有哪些 1.物理降温(37.5-38.5℃) 如头部冷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等。 冷敷方法:额头敷凉毛巾或使用兵兵贴,贴在额部降温。 头枕冰袋法: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枕在后脑勺上。 温水擦浴法:用温水擦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擦浴时避免受凉)。 中医有效退热措施:小儿推拿,中药足浴、耳尖放血、刮痧。 切忌捂汗退热 2.采取药物降温( 38.5℃以上 ) 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有两种 一种是口服的,还有一种是栓剂,需要提醒的是,使用退热药时一定要严格按规定剂量服用。 用量过大常会使患儿出汗过多而致虚脱、对胃肠道刺激也非常明显; 用量太小往往又达不到降温效果,所以要求剂量一定要准确。 小儿退热药的选择 在常用退烧药中,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个OTC类药品。二者由于分子结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该如何正确选择充分发挥药效呢? 1.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间隔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常见的以布洛芬为有效成分的退热药——芬必得、美林、复方锌布颗粒。 2.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泰诺林,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其抗炎作用也远不及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含有它。 间隔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的儿童和成人,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加强生活护理 一定要注意给患儿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同时也有

文档评论(0)

图图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