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式与诗的变奏: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pdf-赖彧煌-2019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经验、体式与诗的变奏: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pdf-赖彧煌-2019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本书为青年学者赖彧煌博士的现代诗歌理论研究专著。作者主要从经验、语言、体式三个维度梳理、讨论了晚清到“五四”这一特殊时段诗歌言说方式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书将晚清开始的诗歌变革定性为“言说方式”的重建,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形式自律与他律辩证互动关系的深刻认识。作者指出作为想象方式的诗歌体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接纳与聚合不断变化的新鲜经验,也可能扭曲和排斥陌生的经验与感觉。

王光明无论是中国最早的诗学《诗大序》把诗定义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还是近代英国伟大的诗人叶芝认为诗人也是“一个向人们说话的人”,实际上都把诗歌当作一种话语,把写诗作为一种言说方式。但是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新诗”,中国诗歌真有点像冯至《十四行集》里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永远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熟悉的事物中有许多你没有发现的深邃和生疏,而一时觉得陌生的路径说不准曲径通幽正是我们记忆中的家园。因此,即使《诗大序》那样的经典论述我们也无法照单全收,因为所谓诗之“六义”,虽然诗法“赋、比、兴”与世长存,诗体“风、雅、颂”却被时间的风沙所覆盖。而那些突破平仄、对仗、押韵等传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